“主公,赵高的提议确有可行之处,但需分两步走,方能稳妥。”
“第一步,彻底摸清军中底细。
燕州军虽有不满,但将领中必有忠君死节之士,需先辨明谁可拉拢、谁是死敌。
尤其是燕候韩岳,此人是军中核心,若能说动他归顺,事半功倍;若他执意效忠庆帝,那便只能另寻突破口,比如军中的中低层将领——他们常年领兵,更知士兵疾苦,对朝廷的怨气或许更深。”
“第二步,借势施压。大梁军攻城越急,燕州军的处境越危,咱们的机会就越大。可先派密使送去书信,许以粮草、军饷,承诺归顺后仍由其统领燕州军务,且过往功绩一概承认。
同时点明利害:朝廷自顾不暇,援军无望,死守只会被大梁覆灭;归顺主公,既能保境安民,又能保住麾下将士性命,此乃两全之策。”
他顿了顿,补充道:“另外,可暗中给大梁军‘添点火’,让他们攻势更猛些,逼燕州军尽快做出抉择。”
苏云听完,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文和考虑得周全。就按你说的办,此事便交由你和赵高一同筹划。”
“属下遵命。”贾诩拱手应道。
苏云继续开口:“燕侯韩岳,本王倒是有一定的了解。此人在燕州经营多年,军中威望极高,可谓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韩家是燕州的将门世家,世代镇守此地,根基深植,就连朝廷都得让他们三分,不敢轻易逼迫。”
“这人性格刚直,又极重家族荣誉,一心以守护燕州为己任,对庆帝虽有不满,却未必会轻易背叛。想要他归顺,难度不小。”
贾诩闻言,拱手道:“主公所言极是,但正因如此,此事才需有人亲往。属下愿亲自去一趟燕州,面见韩岳,试着说服他。”
苏云抬眼看向贾诩,略一沉吟便点了点头:“好,本王信得过你。”
贾诩的能力,他向来是放心的。
这位顶级谋士,心思缜密,言辞犀利,总能在复杂的局势中找到突破口。
想当初在曹老板麾下时,他便以深算远虑着称,奇计百出,助其平定多方势力。
如今有他亲自出面,此事成功率无疑会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