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遵旨!”
众大臣齐齐躬身领命,随即纷纷起身离去,各司其职,开始紧锣密鼓地操办庆帝后事与新帝登基事宜。
偏殿内只剩下苏定一人,他缓缓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脸上终于露出了肆无忌惮的笑容。
这种感觉太美妙了!
原来这就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一句话便能决定天下大事,所有人都要对自己俯首称臣,真让人着迷!
“父皇,您看到了吗?”
他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这江山,终究是本宫的了!”
........
翌日,清晨。
庆帝驾崩、太子苏定将于三日后登基的消息,通过遍布京城的官驿、张贴在大街小巷的黄榜,以及无数快马信使,迅速昭告天下。
黄榜之上,朱红的“驾崩”二字触目惊心,落款处盖着大庆的国玺印鉴,宣告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一时间,整个京城陷入巨大的轰动。
原本就因秦军南下而略显紧张的氛围,更添了几分肃穆与躁动。
街头巷尾,老百姓们围聚在黄榜前,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唉,陛下就这么走了?怎么这么突然?”
“还能咋办,生老病死是常事,只是偏偏赶上秦军南下,这节骨眼上换皇帝,不知道是福是祸啊。”
“谁当皇帝对咱们来说不都一样?关键是能让咱们安稳过日子,别打仗,能吃饱穿暖就行。”
“说得是!新帝登基,按规矩不得大赦天下、减免赋税吗?我盼着能免两年徭役,家里的小子也能不用被征去当兵了。”
“但愿新帝是个明君,能挡住秦军,别让战火蔓延到京城来,咱们老百姓经不起折腾了。”
议论声里,有对庆帝驾崩的唏嘘,有对时局的担忧,但更多的是对新帝新政的期盼。
对寻常百姓而言,皇权更迭远不如柴米油盐重要。
他们只盼着新帝能带来安稳日子,兑现大赦天下、轻徭薄赋的惯例。
官场之上,更是暗流涌动,反应截然不同。
太子党成员得知消息后,个个欣喜若狂,私下里互相道贺,连夜整理政绩、撰写效忠奏折。
那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中立派大臣,也迅速转变风向,纷纷前往东宫拜见苏定,表态效忠——如今太子登基已成定局,谁也不愿站在新帝的对立面。
朝堂之上,往日的派系之争暂时平息,所有人都在忙着向新君示好,以求在新朝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