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心中想的是如何打出很大的战果,而卡尔心里则更多想的是如何分担前线压力。
这样思想模式的差异源自于二人身份以及所处思想层次的不同。
虽然二人都是以打赢这场战争为目标提出的这些建议,但尼古拉是匈牙利人,论功行赏时,他这些年在匈牙利潜伏抵抗的经历以及战争中他的战功便是他此后进入维也纳政坛的金字招牌,因此,尼古拉心中是将打出更多的人员伤亡为第一优先级。
而卡尔则是作为国家领导人,以主人公的角度来看待整个战争的走向,也即,他们在敌后战场,一定要分摊正面战场的压力,承担起责任,而不是把敌后战场当做一个刷战功的机会。
如果他们这六千多人能够牵制两三万的敌军,那正面战场的局势就将会完全不同。至于他们引来敌军,自身可能会面对的巨大压力与危险,卡尔考虑的反而很少。
………………………………
尼古拉还想劝劝卡尔:“卡尔大人,我能活到现在,靠的就是量力而为,我军满打满算也不过六千多人,若真引来大量奥斯曼军围剿我等,恐怕整个匈牙利都不再安全。”
但卡尔听完这些话后只是摆摆手,不想再跟尼古拉争辩:“…………这样,尼古拉公爵,现在我们讨论这个事情没有意义,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继续搜索附近区域,尽可能的找到那些奥斯曼的残兵败将。”
想到卡尔的话确实有道理,人都没找到呢,纠结这种问题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尼古拉也就不再争论:“嗯……好……我会通知手下的人加紧对前方丛林的搜查力度,还请卡尔大人放心。”
…………………………
随后,在尼古拉与恰尔涅茨基的亲自带队下,针对卡拉及其残部的大搜查便正式开始了。
起初卡拉一行人休整在塞盖丁南部多瑙河的一个支流旁,而随着恰尔涅茨基与尼古拉搜查的逐步深入,不得已,卡拉一行人只好继续向南走,远离维也纳前线。
又一个月后,直到卡拉已经被迫后撤到贝尔格莱德以后,尼古拉与恰尔涅茨基才停下了继续向南搜查的脚步。
…………………………
不过这虽然没能抓到卡拉,但也算是达成了没让卡拉回去通风报信的任务。
接下来,没了卡拉的围剿,恰尔涅茨基又一次击溃了从伊斯坦布尔运往维也纳前线的送粮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