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卡尔接手的奥地利,接受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动荡,三十年战争,斐迪南之死,土耳其战争,血色维也纳等一系列大事件
现如今的奥地利人口急缺,经济不振,债台高筑,威望受挫,再也不复当年强盛景象
但另一方面,现如今卡尔所接手的奥地利跟当初他与威廉接手的勃兰登堡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无比的相似
三十年战争死去的大量人口,让国内的大量土地荒废,传统贵族的势力大减,中央就有足够的空间去重新控制国内的大量土地,加强对国内的控制;
而斐迪南三世,利奥波德威廉,克里斯托夫等哈布斯堡家族的顶梁柱相继去世则使得现如今卡尔能够团结绝大多数的哈布斯堡族人,统合家族产业与影响力;
土耳其战争则使得奥地利重新获得了匈牙利的忠诚以及帝国境内各诸侯的团结;
而血色维也纳对卡尔来说也并非全是坏事:魏德曼那对维也纳官员不考虑后果的肆意杀戮用一种极其粗暴的方式把如今的维也纳政坛洗刷了一遍,这无疑会给卡尔一个可以根据自己期望塑造维也纳政坛的机会。
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现在的奥地利同样也是最容易重新塑造重新改革的时候,万象更新,政局稳定,宛若一张擦除所有笔迹的画布,留给卡尔肆意作画。
而卡尔此前所构想的那个宏大的改革计划也正是为现如今的奥地利准备的,以卡尔的个人威望和对军队的控制力,他有把握,能够将自己的改革推进到底。
…………………………
1661年 4月
卡尔回到维也纳稍作准备后,便亲自在一次例行的朝会上给出了他的改革计划,直接让内阁的朝臣们傻了眼。
按理来说,欧洲各国君主一旦想要推动什么改革,那么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来一位足够信得过且拥有丰富经验的大臣,提出自己的要求,并令其起草改革计划,交由皇帝进行审批。
因此,朝臣们往往会在改革计划尚未公布之时就会通过一定的小道消息提前布局,同意改革的臣子会提前准备好歌功颂德的赞美之词,好好拍一波马屁,而反对改革的大臣则会尽量寻找证据来维护自身的利益阻碍改革的进行。
因此,在大臣们的刻板印象中,一旦上面要有什么动作,肯定是会有提前的小道消息传来的。
但他们却在皇帝光环的掩盖下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卡尔在当皇帝之前,还干了二十年的宰相与辅政大臣,他亲自主导过勃兰登堡的改革,威斯特伐利亚合约的签订,战后奥地利的经济恢复,更是全程在一线参与了土耳其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