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要数据,更要掌握这些技术和知识的人。
“他们想从他脑子里挖出一切!”顾渊感到一阵恶寒,“关于飞船,关于我们,关于意识……他们可以用药物、用催眠、用……我们想象不到的技术!”
二、 追踪的线索与绝望的困境
既然目标是俘获而非杀死,那么“播撒者”必然有后续的接应和转移计划。在茫茫太空中,他们如何将处于假死状态的王大锤带走?
“导航者”调动了所有外部传感器,对爆炸发生前后飞船周围的空间进行了地毯式回溯分析。终于,在背景辐射和木星磁层的噪音中,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信号特征经过高度伪装的数据流。
“检测到超低可观测性物体在爆炸发生后约47秒,曾与飞船外壳发生……极短暂接触。” “导航者”报告,“接触时间不足0.1秒,疑似完成了质量转移。随后该物体借助爆炸产生的电磁脉冲和碎片掩护,脱离接触,轨迹……指向小行星带深处。”
一个幽灵般的、微型的接应艇。利用爆炸的混乱,像蚊子吸血一样,瞬间吸附上来,抓走了王大锤,然后消失在复杂的小行星带背景中。
“能追踪吗?”南曦急切地问。
“目标信号已完全消失在小行星带的背景噪音中。” “导航者”回答,“小行星带空间广阔,天体密集,是理想的藏身之所。‘播撒者’的主要基地之一,据信就隐藏在那里。没有精确坐标,进行搜索的成功率低于百分之零点三,且极易遭遇伏击。”
小主,
希望刚刚燃起,就被现实的冰冷残酷再次浇灭。他们知道王大锤可能还活着,但不知道他在哪里,落入了怎样的敌手之中,正在承受着什么。这种明知同伴身处地狱却无力救援的滋味,比直接的死亡通知更加煎熬。
三、 战略的抉择:木星还是小行星带?
一个严峻的抉择摆在了“启明星”号面前。
选项一:立即放弃木星任务,全力搜寻王大锤。
· 理由: 同伴的生命高于一切。王大锤掌握的情报若被“播撒者”完全获取,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在他被完全“破解”前救出他。
· 风险: 木星任务半途而废,可能错失与木星意识接触、获取对抗“收割者”关键信息的唯一机会。闯入小行星带搜寻,如同大海捞针,且极易落入“播撒者”预设的陷阱,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选项二:按原计划执行木星任务,同时请求基金会力量搜寻王大锤。
· 理由: 木星任务关乎人类文明对抗“收割者”的长期战略,优先级可能更高。基金会拥有更强大的资源和情报网络,更适合进行大规模搜索和营救。
· 风险: 时间!王大锤可能等不到基金会的救援。而且,基金会内部派系复杂,对“播撒者”的态度和营救的积极性难以保证。他们可能为了更大的战略目标,选择……牺牲王大锤。
选项三:分头行动。 一部分人(如赵先生)尝试追踪营救,另一部分人(南曦、顾渊)继续木星任务。
· 理由: 兼顾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