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越了移动扫描节点的死亡凝视,“雨燕”号如同侥幸逃过猎鹰追捕的麻雀,紧贴着巨大而不规则的小行星表面阴影区,缓慢而无声地滑行。顾渊靠在座椅上,脸色苍白如纸,鼻血虽已止住,但精神过度透支带来的虚弱感和耳鸣依旧持续。意识伪装发生器的能源读数已降至百分之三十五,警告灯无声地闪烁着红光。
赵先生操控飞船的技术已臻化境,他利用小行星表面复杂的陨石坑和金属矿脉突起作为天然掩体,规避着可能存在的被动光学和热感应监测。根据“导航者”拼凑出的碎片化情报和赵先生对“播撒者”基地建设习惯的分析,入口极有可能隐藏在这颗编号为S-77的小行星的极地区域,一个常年背向主要航路、地质活动相对稳定的巨大环形山底部。
一、 蛇之门的发现与潜入
经过近一小时的谨慎航行,他们抵达了目标环形山。在悬崖底部一片看似浑然一体的岩壁上,赵先生凭借锐利的目光和传感器辅助,发现了一条几乎与岩石纹理融为一体的、极其细微的金属接缝。接缝勾勒出一个直径约五米的圆形轮廓。
“蛇之门。”赵先生低声道,这是情报中对“播撒者”这种隐蔽式气闸的称呼,“通常有双重验证:物理结构锁和生物/意识特征扫描。”
顾渊强打精神,再次激活意识伪装,这次他选择了更节省能量的“星石”模式,仅仅维持最低限度的背景同化。赵先生则从装备箱中取出一个多功能破解终端,将其吸附在气闸旁的岩壁上,开始尝试破解物理锁。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破解终端屏幕上的数据流飞速滚动。环形山底部死寂无声,只有穿梭机生命维持系统的微弱低鸣和顾渊略显急促的呼吸声。
“物理锁破解完成。”赵先生报告,“准备应对意识扫描。”
就在他话音刚落的瞬间,气闸周围的岩壁上,数个不起眼的传感器孔洞亮起了微弱的蓝光,一股无形的意识扫描波束笼罩了“雨燕”号和其周边的区域!
顾渊屏住呼吸,全力维持着“星石”模式的稳定。他感到自己的思维仿佛被置于放大镜下审视,那种冰冷、非人的探测感比之前的移动节点更加集中和深入。伪装发生器发出不堪重负的嗡嗡声,能源读数再次下跌。
几秒钟后,蓝光熄灭。气闸内部传来一阵液压装置运作的轻微声响,那扇厚重的圆形金属门缓缓向内滑开,露出了后面灯火通明、充满金属质感的通道。
“扫描通过。”赵先生冷静地收起破解终端,“我们进去。”
“雨燕”号缓缓驶入通道,气闸在身后无声关闭,将他们与外界彻底隔绝。他们正式踏入了“播撒者”的巢穴——龙潭虎穴。
二、 巢穴的内部:冰冷、高效与非人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