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伦理的风暴

联合国安理会地下简报室的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椭圆形的巨大会议桌旁,坐着这颗星球上最具权势的寥寥数人。艾尔博·林登站在全息演示区中央,他的声音冷静而清晰,逐条阐述着“观测者效应”计划的理论基础、实验设计与潜在意义。南曦和王大锤作为技术核心,分坐两侧,感受着来自各国代表那审视的、充满疑虑的目光。

“……综上所述,‘观测者效应’计划并非玄学幻想,而是基于坚实的跨文明数据与前沿物理模型。它代表了人类文明理解自身、迈向宇宙成年礼的关键一步。”林登结束了陈述。

短暂的死寂后,风暴降临了。

“林登先生,你是在提议,让我们用全人类的意识,去玩一场我们根本不知道规则的游戏?”一位大国代表声音低沉,带着明显的不悦,“你如何保证这股力量不会被滥用?如果‘弯曲现实’意味着可以无视物理定律,那么法律、道德、甚至国家主权的概念,是否会随之崩塌?”

另一位代表紧接着发言,语气尖锐:“这听起来像是为‘超能力’罪犯和恐怖分子打开了天堂之门!我们如何监管?如何防御?当一个人的念头就能改变现实,社会秩序将依靠什么来维系?依靠每个人的道德自觉吗?历史已经证明了那有多么不可靠!”

“宗教界会作何反应?”第三位代表忧心忡忡,“这直接挑战了诸多教义中关于神创世界、定立自然法则的根本信条。引发的信仰崩塌和社会动荡,谁来负责?”

质疑声此起彼伏,焦点集中在安全、伦理、宗教与社会稳定上。南曦试图用科学的严谨来回应,解释“意识相干性”的极高门槛和实验的受控性,但她的声音在政治现实的厚重壁垒面前,显得有些苍白。王大锤则强调技术上的万全准备和安全措施,却无法打消代表们对未知力量的深层恐惧。

会议不欢而散。没有明确的授权,也没有彻底的否决。林登得到的,只是一个模糊的“继续研究,谨慎评估”的指示,以及一道无形的、来自最高权力层的警惕目光。

---

然而,绝对的保密如同试图封堵裂开的堤坝。几周后,一份匿名的、包含计划核心内容的文件被泄露给了全球几家最大的新闻机构。

刹时间,全球舆论炸开了锅。

“人类能否扮演上帝?‘现实之镜’计划引发终极伦理争议!”

“是科学飞跃还是打开潘多拉魔盒?全球顶尖科学家计划用集体意识扭曲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