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生态园里惊雷炸,双成联手破假面

省纪委突击检查生态园,诸成冷汗直冒。

陈成暗中发送加密短信:“后院假山,按红色按钮。”

检查组推开假山暗门,奢靡会所内周副市长正与女星推杯换盏。

诸成立刻痛斥:“周市长!你辜负组织信任!”

此时陈成安排的线人“恰好”送来真实账本,权钱交易链条彻底曝光。

“账本上这个加密代号‘老K’是谁?”纪委主任冷声问。

------

省城的初冬,清晨的空气里已浸透了料峭寒意,薄薄的灰色晨雾如同尚未散尽的梦境,慵懒地缠绕在青翠的山峦之间。地势起伏的永青湖生态示范园,此时却像是镶嵌在灰蒙天地间的一块过分鲜亮的绿翡翠,那些据说能“四季常青”的名贵草木,在精心调控的温湿度下,违背了季节的铁律,绿得张扬跋扈,绿得不讲道理。

诸成站在生态园那扇气派得有些过分的仿古大门前,身上那件质地精良的深灰色夹克,此时紧紧裹着他略显单薄的身体,却裹不住心底那股不断上涌又被他强行按捺的寒意。他脸上挂着早已练习至肌肉记忆的、无可挑剔的温和笑容,对着面前几位神色严肃、穿着朴素深色外套的来客微微躬身。

“欢迎省纪委各位领导莅临永青湖指导工作!园区初创,百端待举,能得到上级机关如此重视,我们全体工作人员都深感荣幸,备受鼓舞啊!” 诸成的声音清朗,带着恰到好处的热情,每一个字都像是精心打磨过的玉石,圆润而得体。他伸出手,与为首那位面容清癯、眼神锐利如鹰隼的省纪委第五监察室主任郑怀明重重一握。

郑怀明的手干燥而有力,带着一种穿透性的沉稳。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颔首:“诸副区长不必客气,例行检查,也是组织对改革前沿阵地的关心支持。” 他的目光看似随意地扫过诸成身后一大群神情紧张的园区管委会大小头目,又掠过眼前这耗费巨资打造的、连门把手都擦得锃亮反光的豪华门楼,那锐利的眼神深处,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意味一闪而过。

寒暄完毕,诸成侧身引导:“各位领导一路辛苦,请移步会议室,我们准备了园区发展规划的多媒体汇报,还有配套的茶歇……”

“汇报材料稍后看也不迟。” 郑怀明直接抬手打断了诸成的安排,语调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时间有限,我们还是先去实地转转吧。搞生态示范,重在‘实’,眼见为实嘛。” 他的目光投向园区深处那片被过分浓密的绿植遮掩的区域,“听说核心区的‘森林氧吧’和‘珍稀植物保育温室’是亮点?就从那儿开始?”

“森林氧吧”和“珍稀植物温室”?诸成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骤然攥紧,漏跳了半拍。他脸上的笑容有零点几秒的僵硬,几乎难以察觉,但瞬间又被更热切的笑纹覆盖过去。“郑主任真是务实高效!请,这边请!” 他侧身引路,步履从容,只有他自己知道,后脊梁的衬衫布料,已经被一层细密的冷汗悄然洇湿,冰凉地贴在了皮肤上。阳光穿过高大的树冠缝隙,在他脚下投下斑驳晃动的光点,每一次抬脚落下,都像是踩在无形的薄冰上。

簇拥着省纪委检查组一行,队伍浩浩荡荡地沿着铺着昂贵防腐木、蜿蜒于人工湖泊和水系之间的观光步道前行。步道两侧,移栽自天南地北、价格不菲的奇花异木争奇斗艳。解说员姑娘穿着一身崭新的制服,脸上带着职业的微笑,声音清脆甜美,如数家珍地介绍着眼前每一株植物的珍稀程度、高昂造价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国际前沿生态理念”。

“各位领导请看这边,这是我们园区斥巨资引入的、素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的银杉……” 解说员指向一株在精心营造的微型气候圈里显得郁郁葱葱的树木。

郑怀明停下脚步,目光落在那株银杉旁一块崭新的、金光闪闪的铭牌上,上面用醒目的烫金字刻着树种名称、捐赠者——“腾龙集团周德海(董事长)”。他伸出食指,轻轻拂过铭牌上凹陷的字迹,指腹沾上一点细微的金粉。他侧过头,看向站在身旁、笑容依旧稳如泰山的诸成,语气平淡得像在聊天气:

“啧,真金白银啊。周老板倒是有心生态建设。”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不远处另一块同样耀眼的铭牌,“那边那棵千年古榕,也是他捐的?看来腾龙集团对你们永青湖园区,真是情有独钟呐。”

“郑主任说得是,” 诸成的笑容里适时地糅进一丝感叹,“周董事长作为我市成功的民营企业家代表,致富不忘回报社会,尤其热衷于公益环保事业,这份情怀确实令人敬佩。园区前期建设和后期维护投入巨大,我们也是本着‘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原则……”

“嗯,‘引导’得好,‘参与’得也深。” 郑怀明不置可否地应了一句,目光却已越过了诸成,投向更深处那座庞大的、被特殊玻璃幕墙覆盖的半球形建筑——珍稀植物保育温室。他迈开步子,径直朝温室大门走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诸成紧跟在后,掌心在裤缝边悄悄蹭了蹭汗湿的印记。

庞大的半球形温室内部,暖湿的空气裹挟着浓烈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腹地。巨大的透明穹顶下,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植物被精心栽植在模拟原生地貌的假山溪流之间,搭配着自动喷淋系统形成的水雾,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景观。人工瀑布轰鸣着从假山顶部倾泻而下,水流撞击岩石的声音在封闭的空间内回荡,带着一种刻意的、不自然的喧嚣。

“大手笔,真是大手笔!” 郑怀明负手而立,视线扫过那些在专业灯光照射下显得格外娇贵的植物,又落在角落里一台正在无声运作的大型温湿度控制机组上,机器的名牌标识清晰可见——进口尖端型号。他微微扬了扬下巴,语气里听不出喜怒,“这些娇贵的‘国宝’,伺候起来,一天光电费怕是顶得上普通人家一个月的开销吧?生态示范的成本,可真不低。”

他看似随意地踱步,最终停在温室深处那座人工堆砌的、规模不小的假山前。假山造型奇特,嶙峋的怪石间巧妙地镶嵌着蕨类和苔藓,一道细小的水流潺潺淌过。郑怀明伸出手,指尖拂过一块被打磨得异常光滑、带着人工雕刻纹理的岩石,他的目光骤然锐利起来,像是发现了猎物的老鹰,紧紧锁定在岩石侧面一个极其隐蔽的、与周围天然石纹几乎融为一体的小小红点上。

那红点只有米粒大小,颜色温润,像是镶嵌在石头里的一颗玉痣。若非郑怀明经验丰富,目光如炬,绝对难以察觉。

“咦?” 郑怀明发出一个轻微的、带着探究意味的音节。他保持着抚摸石壁的动作,手指看似不经意地拂过那个小红点。触感微凸,带着一丝弹性,绝非天然岩石该有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