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鹰嘴夜突围藏秘 长城烽烟起暗流

可惜,当阿砚赶到暗格时,却晚了一步——《方士谶语》的竹简已被人翻动过,缝隙里空空如也,只有一枚黑色的虫卵壳掉在地上。“有人来过!” 阿砚的心猛地一沉,他检查了暗格的门锁,没有被撬的痕迹,说明来人有钥匙——是赵高的余党?还是宫里的内奸?他不敢多想,立刻去向胡亥禀报。

小主,

荥阳的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扶苏已站在城楼上,看着蒙毅的军队陆续开拔——蒙毅将带着三万兵力,驰援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昨晚,他们从赵高死士的尸体上,搜出了一封密信,上面写着“匈奴单于约定,三月后攻长城,我部为内应,破城后共分秦地”,落款是“赵”,显然是赵高的手笔。

“蒙将军,长城防线全靠你了。” 扶苏握住蒙毅的手,眼神里满是托付,“陈先生当年改良的夯土技术,能让城墙更坚固,你到了长城,可依此加固防线。另外,要警惕军中的内奸,赵高的人可能已经渗透进去了。”

蒙毅郑重点头:“陛下放心!末将定守住长城,不让匈奴踏进一步,也不让赵高的阴谋得逞!荥阳就拜托陛下了,若有需要,末将立刻回援!” 说完,蒙毅翻身上马,三万大军朝着长城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震得地面微微颤抖。

扶苏看着军队远去的背影,心里却依旧沉重。荥阳虽暂时解围,但楚军只是撤退,并未溃败,项羽随时可能卷土重来;而赵高虽被擒,余党仍在,咸阳的局势尚未完全稳定;更重要的是,匈奴的威胁迫在眉睫,长城一旦失守,大秦将腹背受敌。

“陛下,百姓们送来的粮草到了。” 副将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张清单,“荥阳的百姓们听说要支援长城,都主动捐出粮食,还有不少青年想参军,跟着蒙将军去守长城。”

扶苏接过清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名字,眼眶发热。他走到城楼下,百姓们正围着粮车,有的扛着麻袋,有的提着陶罐,脸上满是坚定。“陛下,让我们去吧!” 一个青年喊道,“我们是大秦的百姓,要守着自己的家园,不让匈奴进来!”

“对!我们要去守长城!” 更多的百姓附和,声音在荥阳城内回荡。扶苏看着眼前的场景,突然明白了陈先生说的“民心为根”——只要百姓同心,再大的危机,大秦都能扛过去。他抬手示意百姓安静,声音坚定:“多谢父老乡亲!参军的事,朕会让副将登记,愿意去的,明日一早出发;留下的百姓,我们一起加固荥阳的城墙,做好防备,不让楚军有机可乘!”

百姓们轰然应和,荥阳城内再次忙碌起来,有的加固城墙,有的打磨兵器,有的缝制铠甲——这座刚经历过战火的城池,在民心的凝聚下,重新焕发出顽强的生机。

长城的西端,雁门关的烽烟已燃起。蒙恬站在城墙上,看着远处匈奴的骑兵像黑色的潮水般涌来,手里的长枪握得发白。城墙上的秦军士兵,正用陈墨改良的夯土工具,将滚烫的石灰浆浇在城墙外侧——这种改良的夯土技术,能让城墙在低温下快速凝固,硬度堪比岩石,是抵御骑兵冲击的利器。

“放箭!” 蒙恬厉声下令。城墙上的秦弩同时发射,箭矢像暴雨般朝着匈奴骑兵射去,匈奴士兵纷纷倒地,却依旧前赴后继地冲锋。“将军,匈奴的攻势太猛了!我们的箭快不够了!” 副将焦急地喊道。

蒙恬皱紧眉头,目光扫过城墙下的匈奴军队——他发现,匈奴的冲锋路线格外精准,正好避开了城墙的防御工事,显然是有人泄露了布防图。“查!立刻查军中谁是内奸!” 蒙恬下令,心里却已有了猜测——定是赵高安插的人,想配合匈奴破城。

就在这时,城墙的西北角突然传来一声巨响——一段城墙轰然倒塌,露出一个宽约十丈的缺口!“不好!是内奸!” 蒙恬大喊,只见几名秦军士兵正举着锄头,在城墙内侧挖掘,他们的脸上满是诡异的笑容,显然是被巫蛊虫控制了(赵高的后手)。

“杀了内奸!堵住缺口!” 蒙恬冲过去,长枪一挥,将一名内奸刺倒。士兵们立刻反应过来,用石块和木材堵住缺口,与冲进来的匈奴士兵展开激战。城墙上的烽烟越来越浓,秦弩的箭矢越来越少,蒙恬看着远处还在不断涌来的匈奴骑兵,心里满是焦急——蒙毅的援兵,还没到!

咸阳的廷尉府内,胡亥正看着李斯递来的密信,脸色铁青。密信是从赵高的牢房里搜出来的,是赵高写给匈奴单于的,上面写着“若破长城,可先取咸阳,我部愿为内应,助单于登基”,落款日期竟是三天前——赵高被擒后,竟还能传递密信,说明廷尉府里也有他的余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