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内外风波恶
北静王府“绣线风波”的余波,并未止步于坤宁宫与王府之间。在这消息灵通得如同筛子般的紫禁城内,一点风吹草动,都能在各宫主位及其附庸的太监宫女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高墙之内,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汹涌,各怀心思。
坤宁宫:凤颜含怒与冷处理
皇后娘娘在最初的愠怒之后,迅速恢复了母仪天下的雍容气度。她并未就此事大动干戈,只是在一次晨省时,对着前来请安的几位高位妃嫔,似是无意地提了一句:“北静王妃年纪虽轻,治家倒是颇有章法。容嬷嬷年老昏聩,办事不力,留在王府将养,也算是她的造化了。” 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却将“办事不力”的定论轻轻揭过,也暗示了此事到此为止,谁若再提,便是不识趣。
然而,伺候皇后的近身之人都能感受到那股低气压。大宫女翡翠这几日行事愈发谨慎,对下人也更加严厉。坤宁宫的小太监们传递物品时,连脚步声都放轻了许多。皇后身边得力的首领太监常福,更是暗中叮嘱手下,近日与北静王府相关的往来,需格外留心,记录在案,但不得妄加评议。整个坤宁宫,弥漫着一种刻意的平静,仿佛什么事都未曾发生,但这平静之下,是深不见底的寒意。
长春宫(贵妃居所):隔岸观火与幸灾乐祸
长春宫的贵妃娘娘,与皇后素来面和心不和。闻听此事,她正对镜簪花,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对身边心腹宫女珊瑚道:“哟,咱们皇后娘娘这回可是丢了面子了。派去的人,让个小王妃给拿捏住了,真是……有趣。” 她慢条斯理地扶了扶鬓边的点翠大凤钗,“看来这北静王妃,倒是个伶俐人儿,不像表面看着那么柔弱。去,把前儿内务府新贡的那对赤金璎珞项圈找出来,给北静王府的世子妃送去,就说本宫瞧着花样新鲜,给她把玩。” 这赏赐,时机巧妙,意味深长,既示了好,也隐隐有给皇后添堵之意。
珊瑚心领神会,笑道:“娘娘圣明。那北静王妃得了脸,自然知道谁才是真正的风向。” 长春宫上下,因此事颇有些看热闹的窃喜,宫女太监们私下议论,也多是带着几分对坤宁宫的嘲讽。
景仁宫(德妃居所):谨小慎微与明哲保身
德妃娘娘性子温和,不喜争斗。得知消息后,她只是捻着佛珠,轻轻叹了口气:“唉,何苦来哉。容嬷嬷也是宫里的老人了,落得这般下场……北静王妃,未免太过刚硬了些。” 她叮嘱宫中众人:“咱们关起门来过自己的日子,外面的事,少打听,少议论。尤其是坤宁宫和北静王府的事,一概不许掺和。” 景仁宫的风气一向如此,力求安稳,不惹是非。宫人们也乐得清静,只当是听了个故事,转头便忙自己的差事去了。
延禧宫(低位妃嫔聚居):暗流涌动与借题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