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战后余波与暗涌新潮

黑山之役与徐州解围的硝烟逐渐散去,但胜利的果实尚需时间消化,而失败的怨毒与新野心的萌芽,正在各方势力的暗处悄然滋生。

在陈留,接收和整编八万黑山军是一项庞大而艰巨的任务。

这些士卒多为黄巾旧部或流民出身,桀骜不驯,习性散漫,与陈留原有的建制军队格格不入。

蔡琰将此事全权交由郭嘉与徐庶处置,自己则坐镇中枢,协调各方。

郭嘉的策略是“分化、打散、融合”。

他并未将黑山军视为一个整体,而是将其主要头领孙轻、王当以及伤愈后态度软化的张燕分别安置。

孙轻所部被调往济阴郡,与当地驻军混编,负责黄河沿岸防务;

王当则被派至东郡,受张辽节制;

至于张燕,郭嘉给予其较高的虚衔,留在陈留参赞军事,实则将其与旧部隔离。

八万士卒被打散挑选合格者补充到各军,尤其是急需兵源的边防部队,余者留作屯田。

“此举虽能避免黑山军自成体系,尾大不掉,但短期内恐难形成有效战力。”

徐庶在视察完新编练的部队后,向蔡琰汇报。

“无妨,”蔡琰看着校场上正在操练的新兵,目光深远,“我们有时间。袁绍经此一挫,短期内无力南顾。关键是,要让他们感受到归属,而非被歧视。”

为此,蔡琰亲自下令,对所有归顺的黑山军士卒一视同仁,发放同等粮饷,妥善安置家眷。

同时,她采纳了吕玲绮的建议,从黑山军降卒中选拔精锐,补充到其骑兵曲中,由这位日渐成熟的年轻女将统领,以示信任。

吕玲绮不负众望,她以严格的训练和身先士卒的作风,很快赢得了新老部下的尊敬。

看着女儿在军中逐渐树立威信,吕布的心情复杂难明,既有欣慰,也有几分英雄迟暮的落寞。

蔡琰适时地赋予他训练新兵的重任,让他重拾部分权柄,倒也暂时安抚了这头猛虎。

然而,北方的威胁并未解除。

邺城的袁绍在经历了两线作战的挫折后,暴跳如雷,但在谋士沮授、田丰的极力劝谏下,勉强压下了立即倾巢南下复仇的冲动。

“主公,黑山新附陈留,其心未定,公孙瓒虽得河间,然其性暴戾,不得人心,内部必有隐忧。我军新败,需要时间休整,恢复士气。此时再启战端,实为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