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大婚的喧嚣渐远,未央宫恢复了往日的肃穆。刘协批阅完又一摞关于新钱兑换和流民安置的奏章,揉了揉有些发胀的太阳穴,起身在殿内踱步。
窗外秋风萧瑟,却吹不散他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绝色容颜——貂蝉。
“唉,便宜奉先这个憨货了。”刘协低声嘟囔了一句。
念头刚起,他脑中却猛地闪过另一个名字——蔡琰,蔡昭姬(为避讳司马昭的昭字改为文姬)!其父蔡邕是当世大儒,她本人更是历史上有名的才女!自己怎么把她给忘了?如今蔡邕就在长安,那蔡昭姬定然也在!
一想到这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奇女子,刘协的心头顿时热络起来。
“来人!”刘协扬声唤道。
殿外侍立的宦官立刻躬身入内。
“传贾诩觐见。”
不多时,贾诩便悄无声息地步入殿中:“陛下召臣,有何吩咐?”
刘协故作随意地问道:“文和啊,近日蔡邕蔡中郎在忙些什么?朕有些时日未闻其消息了。”
贾诩眼皮微抬,心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陛下怎么突然问起蔡邕了?他略一躬身,答道:“回陛下,蔡中郎近日忙于二事。其一,奉陛下之前旨意,于太学之外广开蒙学,招收寒门及平民子弟,教化育人,如今在京城声望极高,绣衣府亦遵照陛下暗示,暗中予以便利,并助其宣扬‘有教无类’之理念,于寒门中为陛下及蔡中郎广造声望。”
“其二,蔡中郎一直致力于编修史书,整理典籍。……”贾诩顿了顿,补充道,“臣闻蔡中郎精于音律,昔年在吴地曾闻良木燃烧之声,识得其中一段乃制琴良材,抢救而出,制成一琴,因琴尾尚有焦痕,故取名‘焦尾’,视为珍宝。其女蔡琰,字昭姬,自幼深受其父熏陶,博学多才,尤擅音律诗文,才华甚声,可谓青出于蓝。”
刘协听得心花怒放,脸上却保持平静:“哦?蔡中郎竟有如此趣事,其女亦这般有才?朕近日操劳军政,颇感疲乏,正欲聆些雅音放松心神。文和,你去传蔡邕及其女蔡琰入宫,朕想听听这焦尾琴之妙音,也见识一下才女风范。”
“臣,遵旨。”贾诩躬身退下。
约莫半个时辰后,内侍通报蔡邕父女已到殿外。
“宣。”刘协整理了一下衣袍,端坐于书案之后,努力做出威严沉稳的样子。
殿门开启,蔡邕率先步入,恭敬行礼。而当他身后那道身影映入刘协眼帘时,这位少年天子只觉得呼吸一窒,心跳都漏了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