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原始版的、低矮的“大棚”就这么成型了!
虽然简陋,但密封性还不错,能很好地保温。
“这叫……暖棚?”李老根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怪模怪样的东西。
“对!就是暖棚!”苏晚晴拍拍手,很是满意,“白天有太阳的时候,里面能暖和不少,晚上也能保住地温。咱们就在这里面种!”
接着,她变戏法似的从随身带着的一个小布包里,拿出几个油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各种细小颗粒的种子。
“这是……菜种?”一个老农凑过来,眯着眼仔细看,“这颗粒……像是菘菜?还有些不认得……”
“对,就是菜种!还有些耐寒的菜种,都是之前……嗯,从别处搜集来的。”苏晚晴含糊地解释过去,然后开始亲自示范。
她让人把棚里的土地细细耙平,打成一条条整齐的畦。
然后,她拿起一些块茎状的种子,熟练地切成小块,确保每一块上都带着芽眼。
“这样种,一棵能变好几棵!”她解释道。
她又演示如何播种细小的种子,如何覆盖薄土,如何轻轻压实。
妇人们和老农们围成一圈,看得目不转睛,时不时发出惊叹。
他们种了一辈子地,还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精细”的种法。
最后,苏晚晴又提出要施肥。“光有地不行,得喂饱了才能长得好。”
她让人取来之前积攒的马粪和烧火剩下的草木灰,混合在一起,又偷偷兑入少量灵泉水搅拌。
“这是……肥?”
人们看着那黑乎乎的东西,有些犹豫。
用粪肥他们懂,但这么调配还是头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