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里那基于学术问答建立的脆弱平衡,在温晚晴如履薄冰的维持下,艰难地将顾西澈的好感度从深渊般的-15拉升到-12左右。
每一次0.5的升降都如同一次心跳过山车,让她深刻体会到“伴君如伴虎”的真谛——虽然她伴的是一座移动冰山。
然而,平静的校园生活总会被突如其来的事件打破。
物理老师宣布全市物理竞赛即将开始,并将在校内进行选拔的消息,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高二(三)班激起了层层涟漪。
竞赛成绩与名校自主招生资格挂钩,对于这些顶尖中学的学生而言,意义非凡。
课堂瞬间骚动起来,议论声四起。温晚晴下意识地侧目看向她的同桌。
顾西澈依旧是那副万年不变的冰山表情,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竞赛级习题集,仿佛老师的宣布只是无关紧要的背景音。
但温晚晴捕捉到了一丝极其细微的变化——他翻动书页的指尖停顿了半秒,那双总是淡漠疏离的眼眸深处,极快地掠过一丝极淡的光,像是冰原上偶然折射的一缕星芒,转瞬即逝,却锐利而专注。
【系统提示:目标人物对物理竞赛关注度显着提升。此事件蕴含潜在互动机遇,可能对好感度产生非线性影响。】
系统的分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鼓动。
机遇?温晚晴心里嘀咕。
她能有什么机遇?去竞赛场上当啦啦队吗?还是负责在他凯旋时递毛巾?
她连常规物理都学得磕磕绊绊,竞赛于她而言简直是另一个维度的知识领域。
但直觉告诉她,这确实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或许她无法直接参与,但也许能通过某种方式,嵌入到这个对他而言重要的事件中去?
报名结束后,物理老师组织了数次课后选拔培训。
温晚晴几乎次次不落,即使大部分内容对她来说如同听天书。
她坚持坐在后排,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她半懂不懂的公式和思路,更多的是观察——观察顾西澈。
他是培训课上绝对的核心。
老师频繁点名让他阐述解题思路,他的回答总是简洁到苛刻,逻辑却如同精密的手术刀,精准地剖开难题的核心,引得其他参赛者又是钦佩又是无奈。
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与他无关。
然而,在一次小组讨论中,契机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降临了。
老师将报名者分成小组攻克难题,顾西澈、温晚晴、张铭以及另一个叫李立的男生被分到了一组。
讨论的是一道结合了力学、电磁学和微积分思想的复杂题目。
张铭和李立提出了一种繁琐的解法,演算了半天陷入僵局,愁眉不展。
顾西澈靠在椅背上,指尖无意识地敲着桌面,眼神冷淡地看着草稿纸上越来越混乱的公式,显然对他们的方法不屑一顾,却吝于开口指点。
气氛凝滞尴尬。
温晚晴低头盯着题目,手指无意识地划过题干中一句容易被忽略的条件——“物体视为匀质刚体,且初始具有角速度”。
她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将这几天强行灌入的碎片化知识拼接起来。
忽然,一个极其模糊的记忆闪过——好像在某本被顾西澈摊开过的竞赛书角落,瞥见过一个关于复合运动能量分配的注释小字……
心脏猛地一跳。
说,还是不说?
万一记错了,不仅丢人,可能还会招致他更深的鄙夷。
但看着陷入死胡同的讨论和顾西澈那近乎冷漠的旁观姿态,一种莫名的冲动涌了上来。
她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明显的犹豫和微颤,几乎细不可闻地插入沉默:
“那个……是不是……这里忽略了转动动能的计算?因为初始有角速度,所以碰撞前后,除了平动动能,转动动能也应该守恒……”
话音落下,小组里出现了短暂的寂静。
张铭和李立诧异地看向她,眼神里充满了意外,似乎没想到这个平时安静甚至有些透明的转学生会突然发言,而且提出的点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
顾西澈敲击桌面的手指倏然停住。
他抬起头,目光第一次在非提问时间,真正地、带着实质性的内容落在了温晚晴脸上。
那目光里不再是纯粹的淡漠或厌烦,而是掺杂了清晰的惊讶和一丝迅速的审视,仿佛第一次真正“看见”这个同桌除了“麻烦”和“提问”之外的属性。
他没有立刻肯定或否定,而是重新垂下视线,聚焦在那道题上,瞳孔微缩,显然在进行高速心算。
几秒后,他再次抬眼,目光中的惊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深沉的、难以捉摸的探究。
“嗯。”他发出一个短促的单音,算是认可。
随即拿起笔,利落地在张铭的草稿纸空白处写下两个补充公式和一句关键条件,“这里,加入刚体转动惯量和角速度关系。”
僵局瞬间被打破。
新的思路豁然开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然接下来的讨论很快又回归到由顾西澈主导、其他人跟随的模式,温晚晴再次退回到聆听者的角色,但小组内的空气明显松动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