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玦微微一怔,垂眸道:故土难忘,但既为大雍臣子,自当恪尽职守。
温晚晴听出他话中的谨慎,不再多问,转而道:秋祭将至,礼部事务繁杂,你若得空,多去帮衬着些。
下官遵命。
望着萧玦离去的背影,温晚晴若有所思。
这些日子,他的好感度始终停留在61点,再无寸进。
看来,仅仅提供庇护还不够,得让他真正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午后,温晚晴特意去了趟礼部。
才到衙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争执声。
一个北燕质子,也敢妄议我大雍礼制?一个尖利的声音说道。
温晚晴蹙眉,示意随从止步,静静聆听。
王主事此言差矣。是萧玦平静的嗓音,《周礼》有云:礼时为大,顺次之。下官只是认为,秋祭乐舞若能在保留古制的基础上稍作调整,更能彰显当朝气象。
哼,巧言令色!谁不知道你安的什么心?想借机宣扬北夷那套粗鄙玩意儿吧?
温晚晴再也听不下去,推门而入。
衙内众人见她突然驾临,慌忙跪拜。
参见公主殿下!
她目光扫过方才出声的王主事,冷冷道:本宫竟不知,礼部衙门成了市井街巷,可以随意喧哗。
王主事吓得冷汗涔涔:臣、臣不敢......
萧玦。温晚晴转向一旁垂首而立的萧玦,你方才说的调整,具体是何想法?
萧玦抬头看了她一眼,从容道:回公主,下官以为,可在《云门》乐章中加入编钟,以显庄重;《咸池》乐章则可配以羽旄舞,更添华彩。这些都是古籍中有载的正统礼乐,并非北燕习俗。
温晚晴颔首,看向礼部侍郎:李侍郎以为如何?
李侍郎忙道:萧质子所言确有见地,臣等正在商议。
既如此,好生商议便是,何必恶语相向?温晚晴目光如刀,扫过王主事,朝廷用人,唯才是举。若再让本宫听到有人以出身论长短,决不轻饶!
臣等谨记!
从礼部出来,温晚晴心情复杂。
她原以为经过御前展才一事,萧玦的处境会有所改善,看来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目标好感度+3,当前好感度64/100。】
系统的提示让她稍感安慰。
看来,公开的维护依然有效。
然而,麻烦接踵而至。
三日后,温晚晴正在用早膳,琉璃匆匆来报:公主,不好了!有人在坊间散布谣言,说萧质子与北燕暗通款曲,图谋不轨!
温晚晴放下银箸:可知源头何在?
还在查,但......琉璃犹豫道,似乎与三皇子府上的人有关。
温晚晴眼神一冷。
她就知道,三皇子绝不会善罢甘休。
去请萧质子过来。
不过一刻钟,萧玦匆匆赶来,神色凝重,显然也听到了风声。
你怎么看?温晚晴直接问道。
萧玦沉吟片刻:流言虽不足为惧,但三人成虎。下官担心......
担心有人借题发挥?温晚晴接话。
萧玦点头,尤其北燕使团刚走不久,这个时机很是微妙。
温晚晴若有所思。
确实,若此时有人诬陷萧玦通敌,就算雍帝不信,也难免心生猜忌。
你可有对策?
萧玦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这是下官近日整理的《北燕风土志要》,记录了北燕各地的风俗物产。下官愿将此书献与朝廷,以表忠心。
温晚晴接过文书翻阅,见其中记载详实,图文并茂,确实是下了功夫的。
更难得的是,书中只谈风土,不涉军政,既展现了才华,又避开了嫌疑。
很好。她满意地点头,本宫会亲自将此书呈给父皇。
三日后的大朝会,温晚晴当众献上《北燕风土志要》。
雍帝翻阅后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将此书交付翰林院刊印,并赏赐萧玦黄金百两。
退朝时,三皇子脸色铁青,从萧玦身边经过时,故意撞了他一下。
温晚晴正要发作,萧玦却对她微微摇头。
回到锦华宫,温晚晴仍余怒未消:你方才为何拦着本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