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秋猎与求贤

嬴政虽然依旧话不多,但眉宇间舒展了许多,显然很喜欢这种纵马驰骋、无拘无束的感觉。

燕丹则安心地当着他的“后勤部长”,指挥仆役将烤好的肉分切装盘,甚至还变戏法似的掏出几罐秘制调料(系统知识:简易版烧烤酱和椒盐),洒在肉上,香气更是诱人,引得众人食指大动。

秋猎的喧嚣过后,生活重回正轨。

这日,嬴政正在书房翻阅吕不韦送来的、关于韩国水工郑国献策修渠的详细奏报,丞相吕不韦便亲自入宫觐见。

“大王,”吕不韦行礼后,开门见山,“韩国水工郑国所献之策,臣已详加核查。其意在引泾水入渭北,开凿水渠,灌溉关中千里旱塬。若此渠成,确如郑国所言,可令我关中粮产倍增,沃野千里,永绝旱涝之忧!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伟业!”

嬴政放下竹简,点了点头。

这件事他已知晓,心中亦觉此事若成,对秦国国力将是极大的提升。

“丞相以为可行?”

“臣以为,大有可为!”吕不韦语气肯定,“然,修凿如此巨渠,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更需精通水利之才统筹规划。郑国此人,臣观其言谈,确有其才,或可一用。”

“既如此,便依丞相之意,命郑国勘察地形,拟定详规,所需钱粮民夫,由丞相协调各部,尽力支应。”嬴政做出了决断。这等利国大事,他没有理由反对。

“臣遵旨。”吕不韦躬身领命,但话未说完,他继续道:“大王,另有一事。眼下正值齐国稷下学宫诸生卒业之期,天下英才汇聚于此。我大秦以武立国,猛将如云,然于治国理政、经世济民之文才,相较山东各国,仍显不足。臣恳请大王恩准,遣使前往稷下,招揽贤才,许以高位厚禄,聘入秦国,以充实朝堂,裨益国政。”

又是招贤纳士。

嬴政心中微动,自招贤令求治水人才以来,吕不韦在“求才”这件事上,似乎格外热衷。

这固然是增强国力的好事,但每一次主导权都牢牢掌握在吕不韦手中,招来的人才,其效忠的首要对象,恐怕也是吕不韦而非他这位秦王。

心中虽有一丝异样,但嬴政面上不显,吕不韦所言,句句在理,他找不到反驳的理由。

小主,

“准奏。”嬴政的声音平静无波,“此事,亦由丞相全权负责。”

“谢大王!”吕不韦再次躬身,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告退离去。

吕不韦走后,嬴政独自坐在案前,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

修渠,招贤…都是好事,但心里总觉得有些憋闷。

当晚,燕丹照例进宫“陪读”兼投喂,嬴政便将白日吕不韦所奏两事,告诉了燕丹。

听到修渠之事,燕丹眼中精光一闪。

郑国渠!终于来了!

这可是历史上着名的水利工程,确实是福泽关中的大好事。

不过……联想到韩国的处境和郑国的来历,燕丹嘴角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