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峰就是陈宇口中的那位宣传单位的好友,他看到陈宇,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快步走了过来。“陈哥,你在这儿呢!我刚忙完,就想着来你这儿坐坐。”阿峰说着,把摄影包放在一边,坐在了陈宇旁边的椅子上。
陈宇笑着介绍道:“阿峰,这位是林先生。林先生,这就是我跟你说的我那宣传单位的朋友,阿峰。”
阿峰礼貌地向林先生点头问好:“林先生,您好!久仰大名,听陈哥经常提起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先生微笑着回应:“你好你好,听老陈说,你是个很有想法的记者啊,专爱拍那些接地气的题材。”
阿峰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嘿嘿,林先生过奖了。我就是觉得那些平凡人的生活才是最真实、最有故事的,值得记录下来。”
林先生点了点头,说道:“想法很不错。不过,阿峰啊,我听老陈说,你在单位里晋升好像有些困难,是怎么回事啊?”
阿峰微微一愣,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他叹了口气,说道:“唉,林先生,您也知道这事儿啊。我也不太明白,我觉得自己工作还算努力,也做出了一些成绩,可就是得不到晋升的机会。”
林先生看了看阿峰,又看了看陈宇,说道:“阿峰,我刚才跟老陈聊了聊,觉得可能是因为你太执着于自己的拍摄风格,在领导眼里,形象上有些不太适合当领导。你有没有想过改变一下呢?”
阿峰皱起眉头,有些疑惑地问:“改变?怎么改变?我觉得我拍的这些内容很有意义啊,难道为了晋升,就得去拍那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林先生耐心地解释道:“不是让你放弃自己喜欢的题材,而是在坚持的同时,也要学会适当迎合一下领导的喜好和单位的整体需求。比如说,偶尔也拍拍单位的一些重大活动,展现一下单位的正面形象。”
阿峰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缓缓说道:“林先生,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总觉得,那样做有点违背自己的初心。我当记者,就是想记录真实的生活,让更多人看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
陈宇在一旁劝说道:“阿峰,林先生也是为你好。你看,现实就是这样,有时候适当妥协一下,可能会对你的发展更有利。”
阿峰抬起头,看着陈宇和林先生,坚定地说:“陈哥,林先生,我知道你们都是为我着想。但我还是想坚持自己的方式,哪怕晋升慢一点,我也不想失去自己的本心。”
林先生和陈宇对视了一眼,林先生笑着说:“阿峰,有原则是好事。但在这个社会上,有时候还是得学会变通。你不妨把它当作一种挑战,既能坚持自己的初心,又能在职业发展上取得进步,这才是本事。”
阿峰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林先生,您说得有道理。我会好好考虑的。其实,我最近也在想,怎么能把我拍的这些题材和单位的宣传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
林先生眼睛一亮,说道:“这就对了。你可以尝试从这个角度出发,既能展现你独特的视角,又能满足单位的需求。比如说,通过拍摄老农收苞谷,反映农业发展的成果;通过拍人耨秧草,体现农村的新风貌。这样一来,不就两全其美了吗?”
阿峰兴奋地拍了下大腿,说道:“林先生,您这个主意太棒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我回去就好好策划一下,争取做出一些让领导和同事们都认可的作品。”
陈宇看着阿峰,欣慰地笑了,说道:“阿峰,加油!我相信你一定能行的。”
阿峰感激地看着陈宇和林先生,说道:“陈哥,林先生,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提醒,我可能还一直在钻牛角尖呢。”
林先生摆摆手,说道:“不用客气,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忙嘛。以后有什么问题,都可以一起讨论。”
这时,茶庄的伙计走了过来,轻声问道:“几位先生,还需要点什么吗?”
陈宇看了看阿峰和林先生,说道:“再上些点心吧,今天咱们可得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