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大时代(5)

典满、许仪如门神一般,挎刀立于阶前,冷峻目光直视前方,这使尚书台上下无不警觉起来,特别是六曹尚书处,别看一个个都待在各自公署内,但一个个的关注全都在尚书令署这边。

紧张氛围笼罩于此。

风拂过庭院,卷起几片枯叶,而掠过之处,树枝连带树叶沙沙作响。

“令君颇喜六安瓜片?”

彼时,尚书令署正堂。

曹昂轻抚手中茶盏,语气平淡如叙家常,带有淡淡笑意看向荀彧,荀彧抬眸迎着曹昂的注视,看了眼手边茶盏,随即微微一笑道:“彧是挺喜欢的,所饮诸茶中,独此有股特殊香气,说来彧要谢公子所赠。”

言罢,荀彧一撩袍袖,抬手朝曹昂行礼。

“令君喜欢就好。”

曹昂放下茶盏,抬手朝荀彧还礼,随即说道:“等到回卫将军府,昂派人去庐江郡,让扬州方面为令君准备些。”

“不必了公子。”

荀彧轻摇头,神色温和道:“许都就有卖此茶的,彧可差人去买,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为一时口腹之欲,实在太……”

“令君觉得太劳民伤财?”

曹昂轻笑一声,打断了荀彧所讲。

说罢,曹昂看向荀彧,荀彧迎着曹昂的注视。

“是。”

荀彧沉默片刻,微微点头道:“社稷初定,彧忝为尚书令,该以身作则才是。”

小主,

“呵呵。”

曹昂笑了起来,“令君忧国忧民之心,实乃我等楷模,然令君可知,此茶能为庐江带来多少获益?”

听闻此言,荀彧眉头微蹙,打量着曹昂。

“在许所售诸茶,乃是各处产茶地之新源。”

在荀彧的注视下,曹昂神情自若道:“仅是在庐江郡,因六安瓜片渐行,使从事茶业者较比先前要新增数千,这背后是数千个小家。”

“昂派人去往庐江,让扬州方面为令君准备之茶,乃不在市面流通之精茶,这看似是为令君准备的,实则却是借令君之手,向更多的人推行六安瓜片,毕竟人都有猎奇性,在令君所饮之茶,味比许都所卖却有较大差别,令君觉得他们会做些什么?”

“打探此茶来历。”

荀彧双眸微变,看向曹昂道。

“正是。”

曹昂轻轻颔首,目光如炬:“一旦打探,便知此茶出自庐江精制,价虽高,然品质卓绝,上行下效,四方必将争购。一郡之茶,由此而兴,百姓得利,官府赋税亦增,何乐不为?令君一盏清茶,可活数万生民,岂止香溢厅堂?”

荀彧默然良久,凝视茶盏中浮沉的茶叶,这一刻却无人知晓他在想些什么。

‘茶叶,瓷器,丝绸,蔗糖,宣纸这些产物啊,今下都是十足的奢侈品,这跟底层没有任何关系。’

对荀彧的反应,曹昂没有理会,他的心底却在盘算别的,‘产业的兴盛,是离不开市场的,什么时候等上述诸物,于民间能购买的群体增多,这也代表着国力在一点点提升了。’

“公子所谋甚远,彧不及也。”

荀彧的声音响起,打断了曹昂的思绪。

“令君说笑了。”

曹昂笑着摆摆手,“在令君面前,昂是班门弄斧了。”

荀彧眼神复杂的盯着曹昂。

对曹昂此来何意,荀彧心知肚明,正如适才讲的看似是茶,实则却是天下啊,眼下之茶,已非过往之茶了。

这其中的隐喻,荀彧洞若观火。

“公子此来尚书台,是为卫将军府增扩南北两军一事?”在沉吟了许久,荀彧这才收敛心神,看向曹昂开口询问。

“令君果真明察秋毫。”

曹昂眸光深邃,对荀彧微微低首,“昂奉旨统领南北两军,增扩两军非为私权,一为巩固京畿防务,护汉室根本,二为居安思危,以防四方不臣,边陲异族,汉室能有今日之盛,皆仰吾父奉天子以令不臣,征伐诸贼方使汉疆兖、豫、徐、青、冀、并、荆、扬、交诸州俱归中枢!”

“然也如此却使诸州人心浮动,昂此前在襄坐镇,奉旨开府,持节领荆豫徐扬交五州军政,心胸终究是小了些,所想不过是地方事务,可此归许出任卫将军职,在吾父指点下却发现自己所想太小。”

他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