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皇家技术学院

“皇家技术学院”的构想,在叶明心中酝酿已久。

格物院虽好,但更多偏向于具体项目的研发和试验,培养的也多是工匠层面的能手。

而要真正实现技术的持续创新和系统性突破,需要更专业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基地,需要一批既懂原理又能动手,甚至能进行理论探索的“工程师”和“学者”。

借着二代“瑾车”成功推广、改良农具初见成效、尤其是与钦天监建立初步联系的东风,叶明认为时机已趋于成熟。

他精心撰写了一份奏疏,没有使用任何惊世骇俗的词语,而是紧紧围绕“经世致用”的核心。

奏疏中,他首先回顾了格物院近期在军事、民生、农业等方面取得的若干实效,强调了“工技革新”对于强兵、富国、利民的重要性。

接着,他话锋一转,指出当前精通格物之理、能推陈出新之才极为匮乏,长此以往,恐难以为继。

为此,他恳请陛下恩准,于格物院现有基础上,筹建一“技艺传习所”,旨在“选拔良才,系统传授算学、格物、制器之基,为国储才”。

他刻意避开了“学院”这个可能引起士林反感的词,选用更低调的“传习所”,并且将培养目标限定在“技艺”和“储才”层面,极大地降低了政治敏感性。

奏疏通过李君泽呈递上去。

李云轩阅后,沉思良久。他看到了格物院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明白人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