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打得干净利落,不仅歼灭了敌军主力,还收服了不少愿意改过自新的降兵。孙健让人把龙且押到会稽郡,当着百姓的面审判,那些被他迫害过的百姓哭着控诉他的罪行,最后龙且被判处劳役,终生修复他破坏过的城池。
消息传开,楚地震动。更多的城池望风归附,有的城主带着印信来降,有的百姓自发组织起来,赶走了当地的恶霸,迎接阳安军进城。
转眼到了冬天,会稽郡的学堂修好了,孩子们坐在暖烘烘的教室里念书;织布坊开了张,织出的“流云纹”布比阳安城的还要精美;城外的田里,冬麦长势喜人,老农们说,这是多少年没见过的好兆头。
孙健站在郡衙的院子里,看着飘落的雪花,手里拿着一封来自阳安城的信。信里说,苏小宝的新水车在全国推广了,李秀才的学堂成了太学,张婶的糖糕铺子开了分店……
“在想什么?”扶苏走过来,递给她一件厚披风。
“在想,咱们是不是该回去看看了。”孙健笑着说,“天下太平的日子,好像真的来了。”
扶苏望着漫天飞雪,眼里带着笑意:“是啊,该回去了。回去看看张婶,看看孩子们,看看咱们种的那片稻子,是不是真的成了良田。”
第二年开春,阳安军班师回朝。所过之处,百姓夹道欢迎,献酒献食,孩子们跟着队伍跑,唱着新编的歌谣:“阳安军,天下行,带来粮,带来灯,家家有饭吃,户户有笑声……”
回到阳安城那天,城门大开,张婶带着一群孩子在门口等着,手里捧着刚出锅的糖糕。苏小宝扛着他新造的水车模型,李秀才的学堂里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孙健和扶苏翻身下马,接过糖糕,咬了一口,还是熟悉的味道。阳光洒在阳安城的屋顶上,洒在田埂上的新绿上,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
他们知道,这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那些用汗水和信念铺就的路,终将通向一个更安稳、更温暖的天下。而他们,会和所有百姓一起,在这片土地上,继续耕种,继续守护,继续把日子过成最踏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