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先返回乾清宫,换了便服。
随后来到李太后的宫殿,还未进殿,便听到了里面传来的、不同于前朝庄重肃穆的、更为轻松和缓的谈笑声,其间还夹杂着孩童清脆的啼笑……
当然,这个孩童啼笑,可不是他大孙子,而是他的几个年龄较小的儿子。
殿内,摆放着数个长桌。
正中的主位上,并排坐着两位太后,生母李太后和嫡母陈太后。
李太后精神依旧矍铄,陈太后则一如既往的温和慈祥。
下首,皇后居中,左侧是贵妃王喜姐,朱常洛的妻子,刘王妃安排的位置,就在皇后林素微的身旁,比其他有品级的妃嫔还要靠前。
再往下,则是诸位皇子公主们按长幼次序排列的席位。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皇子席位的末端,安静地坐着四个皇子,他们的面容明显带有欧洲人的特征,深目高鼻,发色偏浅,这是朱翊钧与几位西洋妃嫔所出的子嗣。
他们虽身着大明亲王常服,举止也努力学着兄长的模样,但那迥异的相貌依然让他们在众多兄弟中显得格外突出。
太子朱常澍坐在离御座最近的位置,气度沉稳。
而即将就藩南洋的康王朱常洛,作为长子,座位亦颇为靠前,只是他眉宇间比太子更多了几分谨慎与沉静,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落寞……
可以说,这是康王朱常洛在京师吃的最后一顿年夜饭了。
朱翊钧的到来,使得殿内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皇帝摆了摆手,脸上带着家宴时才有的、较为随和的笑容:“都坐吧,今日是家宴,不必多礼。”
他先是向两位太后问了安,又与皇后、贵妃说了几句话,目光便迫不及待地在人群中搜寻起来。
“校儿呢?朕的大孙子在哪里?”朱翊钧的声音里带着难得的急切与慈爱。
乳母连忙抱着一个裹在锦绣襁褓中的婴孩上前,正是康王朱常洛的嫡长子,被皇帝亲自赐名为朱由校的皇长孙。
小家伙刚吃饱喝足,睁着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个穿着龙袍、气息威严却又满脸笑意的“大人物”。
朱翊钧小心翼翼地从乳母手中接过朱由校,动作略显笨拙却极尽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