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眼睛一亮,不由感叹道:“这个主意好!”
“独孤怀恩的失败,正好能让杨侑看清,没有皇权的庇护,就算是独孤家子弟,也寸步难行。”
他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街面上往来的人群,语气坚定。
“就这么定了。”
“你现在回唐王府,对父亲说,杨侑已经松口,但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任命独孤纂为吏部侍郎,参与官员选拔。”
“第二,让独孤武都统领关中两万守军,独孤开远掌管宫城宿卫。”
“第三,必须先召独孤开远入宫,让他陪在杨侑身边 —— 这三个条件,少一个,杨侑都不登基。”
“另外——”
李世民转过身,眼神锐利如刀。
“你去告诉独孤武都,若是他能劝动杨侑,将来杨侑登基后,关中两万守军的兵权,就真的归他。”
“若是劝不动,那也就休谈那些往日的情谊了。”
……
傍晚的长安城,暮色像一层薄纱,轻轻罩住了修德坊的青砖灰瓦。
独孤武都的府邸里,正厅的烛火燃得旺,却驱不散空气中的凝重。
他坐在坐榻之上,手指反复摩挲着一封烫金封皮的书信 。
上面的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得他掌心发紧。
“大人,这可是天赐的机会啊!”
管家老周垂着手站在一旁,声音里满是急切。
“自打独孤皇后故去,咱们独孤家就像断了根的树。”
“子弟们要么像怀恩公子那样混日子,要么像开远公子那样守着别庄没出路。”
“如今唐王给咱们这么大的好处,只要劝动代王殿下(杨侑)登基,您就可掌两万关中守军,纂公子任吏部侍郎,开远公子入宫伴驾 —— 咱们独孤家就能重振当年的风光了!”
独孤武都没说话,只是将信纸翻了个面。
他当然知道这是机会,可也清楚这机会背后的钩子。
李渊是独孤信的外孙 —— 当年独孤信的四女儿嫁给了李昞,生了李渊。
论辈分,他独孤武都是独孤信的孙子,李渊得喊他一声 “表弟”,李世民更是要称他 “表叔”。
可这层亲戚关系,在权力面前,薄得像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