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有人附和:“是啊,读书是好事,可是男娃们能奔个前程。女娃将来总要嫁人,操持家务才是本分,花那功夫读书,别耽误了正事。”
“是啊,我还听过一句老话哩,叫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有人提高了声音。
明显,对这件事并不赞成。
何清早料到招生的事情没有那么容易,她并未急于反驳,而是耐心地等大家说完,目光平和地扫过众人,和气地说:
“大家说得也有道理,帮衬家里、学门手艺确是眼下实在的好处。可咱们往长远里想想,读书认字,和非但不与这些事冲突,反而能让咱们的女儿将来把这些事做得更好,路走得更宽。”
她顿了顿,见众人露出思索的神情,便条理清晰地继续说道:
“先说帮衬家里。女孩子若识了字,会算数,去集市买卖,能看懂秤星、算清账目,就不容易受人欺瞒,替家里省下的,或许比辛苦多做几件针线还多。
家里若有个田产租赁、往来借还的简单文书,自己也能看个明白,不至于吃了哑巴亏。这岂不是更实在的帮衬?”
“再说学手艺。无论是在青青的工坊,还是将来做别的营生,手艺要精进,光靠手巧还不够。若能读懂织造图谱、看懂配方要领,甚至能记下心得、与人交流,这手艺是不是能学得更快、更好?
将来若有机会自己经营点小买卖,会记账、能看懂契约,岂不是比睁眼瞎强上十倍?读书,是给手艺插上翅膀,让女儿家安身立命的本事更扎实。”
“最后,说到操持家务、相夫教子。一个明事理、有见识的母亲,持家必然更有条理,教育出的孩子也更能知书达理。
退一步讲,即便将来遇事,自家女儿肚子里有墨水,心中有主张,也比一味懵懂、只能依靠旁人要强得多。这难道不是父母能给女儿的最好嫁妆,最硬的腰杆子吗?”
何清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带着一种由自身经历淬炼出的沉静力量。
她看着牛大嫂,语气越发真诚:“嫂子,我并非说女孩不必劳作,而是说,读书能让她劳有所值,劳有所得,甚至劳有所成。让她们的眼界不局限于灶台方寸之间,手脚更灵巧,心思更透亮,这无论是对娘家,还是对她自己的将来,都是有益无害的大好事啊!”
一番话下来,先前质疑的妇人们都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