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唐使调停 立嗣定局

大唐储君 自在飞花1 1510 字 20天前

奈良城的雨一连下了三天,把刚换上的新王旗淋得有些褪色。中大兄皇子站在和乐殿的廊下,望着檐角滴落的雨水,手里的唐式折扇被捏得变了形。虽然靠着大唐的间接支援击退了大海人,可朝野上下仍有不少旧贵族私下议论,说他“靠唐人上位,失了倭国体面”,连太学里都有学子暗讽他“穿唐衣,行唐礼,忘了祖宗”。

“殿下,大唐巡查使裴大人的船队已到博多湾。”内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中臣大人问,是否要率百官去港口迎接?”

中大兄猛地回过神,连忙道:“去!当然要去!备最隆重的仪仗,用唐式卤簿,让裴大人看看,我倭国是真心尊重大唐的。”他知道,裴炎此来绝非简单的“巡查”,而是代表大唐给这场王位之争盖棺定论——只有得到大唐的亲口认可,他的王位才算坐稳。

博多湾的码头被雨水冲刷得发亮,三十名身着绯色官袍的大唐官员站在红毡上,为首的裴炎穿着绣着仙鹤的朝服,手里握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那是李承乾的敕书。当中大兄带着百官行三跪九叩之礼时,雨忽然停了,一缕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敕书的金字上,晃得人睁不开眼。

“陛下有旨,”裴炎展开敕书,声音透过雨雾传得很远,“倭国藩属,当守纲常。今孝德天皇薨逝,国不可一日无君,特遣裴炎前来,依礼制定嗣。”

“臣,中大兄,叩谢陛下天恩!”中大兄的额头抵在湿漉漉的码头上,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来了。

回到奈良城的太政官衙,裴炎屏退左右,只留下中大兄和中臣藤原。他指着案上的两份文书,一份是中大兄的继位奏请,另一份是大海人残部散布的“遗诏”抄本。

“殿下,”裴炎的目光落在中大兄身上,“大唐的规矩,‘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你是孝德天皇长子,又是诛杀苏我氏的功臣,于情于理,都该继位。可大海人虽败,其党羽仍在,若处置不当,恐再生祸乱。”

中大兄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连忙道:“还请裴大人指点!只要能定国安邦,臣愿听大唐安排。”

裴炎微微一笑,取出李承乾的密函:“陛下的意思是,允你继位,但需答应三件事。其一,尊‘嫡长子继承制’为倭国定制,写入律法,杜绝日后争位之乱;其二,善待大海人,赐他河内国封地,食邑三千户,许其终身富贵,不得加害;其三,对马岛设大唐驿馆,驻兵三百,供唐使中转,倭国需提供粮草,不得干涉。”

这三条要求,条条都在中大兄的意料之中。嫡长子继承制能帮他堵住悠悠众口;善待大海人能显他仁德;对马岛设驿馆虽是割地,却能换来大唐的长久支持。他几乎没有犹豫,当即提笔在誓书上签字:“臣,中大兄,愿遵陛下圣谕,若有违背,天诛地灭!”

消息传出,奈良城的旧贵族们虽有不满,却不敢再公开反对——大唐的态度已经很明确,谁再敢质疑中大兄,就是与大唐为敌。那些曾依附大海人的势力,见新王得了大唐认可,又许诺不追究旧账,纷纷倒戈,上表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