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禅农学堂传薪火,万国同心绘大同

“你们的想法都没错,只是忽略了‘因地制宜’。”姜伯拿出非洲的土壤与气候资料,“非洲部分地区炎热干旱,适合卡玛所说的轮作休耕,同时可以搭配中原的滴灌技术,减少水源消耗;而非洲的沿海地区,气候湿润,适合皮埃尔的温室技术,用来种植蔬菜与经济作物,既能高产,又不浪费资源。”

陈文瀚也补充道:“禅农学堂的理念,本就是‘融合’与‘变通’,没有哪种方法是绝对的好,只有适合不适合。你们可以合作,在非洲不同地区试点不同的种植方法,再分享经验,找到最适合非洲的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皮埃尔与卡玛恍然大悟,当即握手言和,还约定毕业后一起去非洲,共同推进种植试点。“以前我总觉得西洋技术最好,现在才明白,尊重当地的自然与传统,才是真正的农艺。”皮埃尔感慨道;卡玛也笑着说:“我也要学习西洋技术的优点,让传统方法变得更好。”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员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农艺技术也日益精进。穆罕默德学会了用中原的胶泥改良盐碱地,还将波斯的香料种植技术教给其他学员;阿难则将禅修与农作结合,总结出“静心耕种法”,让学员们在劳作时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平复心绪;美洲的学员还带来了土豆的新吃法,用土豆泥混合中原的香料,做成“万国土豆饼”,成了学堂篝火晚会上最受欢迎的美食。

三个月后,学堂的试验田迎来了首次丰收。旱稻、玉米、土豆、生菜长势喜人,学员们亲手收割自己种下的作物,脸上满是喜悦。慧能大师与姜伯一起,为学员们颁发“禅农结业证书”,证书上不仅有学堂的印章,还刻着达摩法杖的图案与《神农秘种录》的节选,象征着禅与农的融合。

结业典礼上,学员们纷纷发言,分享学习心得与未来计划。穆罕默德说:“我要回波斯,用学到的技术改良农田,还要在波斯建立禅农学堂,让更多人受益;同时,我会说服父亲,加强与平阳府的贸易,让波斯的香料与中原的粮食互通有无。”

皮埃尔则激动地说:“我要带着旱稻种与温室图纸回欧洲,在威尼斯建立试验田,还要邀请姜伯与慧能大师去欧洲讲学,让欧洲人也了解‘禅农合一’的智慧!”

看着学员们意气风发的样子,陈文瀚心中满是欣慰。他站起身,高声说道:“禅农学堂的结业,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你们就像一颗颗种子,带着平阳府的友谊与技术,回到各自的国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未来,无论你们在何处,平阳府永远是你们的家,商盟永远是你们的后盾!”

结业典礼结束后,学员们陆续启程回国。临行前,他们纷纷来到通和集市,采购种子、农具与平阳府的特产,有的还与当地的商贩签订了贸易协议,约定日后加强合作。阿难离开时,特意去了清凉寺,向慧能大师辞行:“大师放心,我会在南洋的村落里传播佛法,教村民们耕种,不辜负您的教诲。”慧能大师递给阿难一本手抄的《金刚经》与一袋旱稻种:“带着这些,记住‘农为民生,禅为心灵’,便是对祖师最好的传承。”

学员们离开后,禅农学堂并未冷清。陈文瀚与慧能大师商议,决定将学堂改为“常设机构”,每半年招收一批新学员,同时在各国设立“禅农分学堂”,由结业学员担任老师,形成环球禅农网络。消息传出,各国纷纷响应,波斯、欧洲、非洲的商团与部落都派人来申请设立分学堂,希望能将“禅农合一”的智慧传播到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