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栽培

十五轮回周 灵异大猫 5005 字 1个月前

至于说怎么找到它,这个简单,这玩意一直在置否,对什么都说不。

向善,说不。

作恶,说不。

通通不对。

不可置否的结果便是找到了它的身影,之后则是逮住这家伙,要说怎么逮住这个总在置否的家伙。

定力。

以定力来对它进行捕捉,如同认定某种结果矢志不渝,但结果却是为了逮住它,如本身坚定的向善,已然形成了执念,这时这家伙的置否对于善还有用吗?无用了。你行善,它是不会置否的了,不过你还能向善吗?未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它不在对你置否的同时,你本身可能并没有善果了,已经从体内剥离了,它不会对你置否,因你本身已无善念。

这时你本身的善念跑哪去了?在执念脑门上。

如面壁思过,你在墙上留了一个影子,这个影子里面有你的善念,也是你定力所形成的执念,你矢志不渝的善定在了这面墙壁上,而它也如此,而看到这面墙壁,你会产生善念,不会置否的善念,因这个置否定在了墙壁上,可以说这面墙壁本身便是一颗种子了。

但怎么说?

要是从定力的状态里脱离,并没有看到这面墙壁,那你本身是没有善念的。

不可置否因已无,不可置否因已有。

面壁是用物,这个更好形容,可要是没有物体当镜子,那就只能身如明镜了,同样的定善,结果却是脱身而出,至于原理也很简单,它是在置否的,当身体里没有这玩意了,是不是置否完成了?是。只不过在它自身完成了置否的同时,自己也把它给定住了。

这便是执念。

自身没有这种念头了,它的置否已完成,但由于自身的定力,把它临时定在了体外,简单来讲,它在执念里,但定住了,临时的,但不是所有的玩意都是临时的,要是你本身没有看到执念,那执念便是永久的,如你没有看到执念的情况下,你不可能有善念,当你看到了执念,你是有善念了,但执念也成了临时了。

反正定住了,相当于把它给抓住了。

抓住了之后有三种结果。

其一:忽视。

如同视而不见,或者说干脆不知道它的存在,不过你既然能把它定出来,自然是知道它的存在的,所以是忽视,视而不见。

其二:认栽。

定住了不代表就能拿它有办法,认栽可不是那么容易了,若未来不足,能感同身受吗?未必。在未来不足的情况,推演不出不可置否的结果。

其三:栽培。

如果说定出来的结果是小,是一种执念,如善、恶、正、邪、越小越好,那栽培则是大,越大越好。

这是把这种执念种到别人的身上,而当事者也需要有定力,但定的结果要很大,因越大才越全面,但不可能全面就是了,这是片面。

执念单一,其越小损失越少。

栽培片面,其越大收益越高。

用一个词来解释:舍得。

如执念是单一的善,栽培可以舍善而得所有,而定力则是为了保证所有的存在。

忽视是取一,栽培是舍一,前者越小越大,后者越大越难,至于认栽则是一种全。

一般是栽赃的原因之一:取舍都很难,认栽更荒谬。

再则,得有很多的未来,才能对某些事物进行推演,要是米有未来能得到最佳答案吗?不能。取舍可以得出,因它是有损失的。而认栽的荒谬有损失吗?么有。取舍无需未来,因有损失存在,而荒谬却需要未来的支撑。

虽说取舍可以互补,但互补的难度比取舍还高,怎么说呢?互补更为真实,认栽是对互补的简化,或者说互补后的认栽,水到成渠,不过都互补了,好像米有认栽那回事了,但认栽却是互补交出来的一个答卷,只不过这个答卷互补的家伙们用不上。

若能取,认知即可栽。

取简单吗?不难。坚定可取,认知可行。

至于说栽培的舍,这玩意应该不是靠定力,小小定力真的可以定的住除单一之外的所有吗?扯淡。定是定不住的,但却可以记,比如说记得一个人,我记住它,而它帮我回忆。

记忆。

记一生回忆。

至于说栽赃...知道这回事,但做不到取舍,则以嫁祸的方式栽赃,无中生有,惹事生非,凭空捏造,栽赃嫁祸。

如都决定了嫁祸给谁,这便是栽赃了,就算被栽赃的家伙本身也知道,背锅的说。

要说栽赃嫁祸,适合嫁祸的是鬼,适合栽赃的是魔。

嫁祸可以栽赃,但也可以直接栽赃,比如说魔本老老实实的可以不犯错,那故意犯错呗,无需嫁祸,自行认栽,大错小错,大罪小罪,全都犯一遍,我就是故意的。

魔说:你们听我狡辩。

全是我做的不错,但你们有证据吗?有人证吗?不是我承认是我做的就是我做的,你们还得有人证物证,比如说你们谁亲眼看到了,现场还留下了我的罪证,比如说我的血迹。

有吗?要是都没有。拿什么定我罪?

罪证确凿就是如此,不仅要有人证,还要有物证,要是全都有,那我认罪了,该怎样就是怎样。

这是明正典刑。

其一:罪证确凿。

但罪证确凿够吗?不够。

其二:人赃并获。

若仅仅是罪证确凿,那是从轻发落,因我本可以不干这脏活的,所以就算是罪证确凿,也会从轻发落,要是人赃并获了,则是严审。

一句话:听我狡辩。

都罪证确凿,人赃俱获了,说说你干脏活的理由呗。

魔:沉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是我不说,而是不能说。

难道说故意的吗?故意也是有理由的,当说出理由的那一刻便是情有可原了,那还怎么栽赃?

罪证确凿,从轻发落。

人赃俱获,坦白从宽。

沉默算坦白吗?不算。所以呗:严审。以严审代替严惩。

要是怎么审都是沉默,自然以人赃俱获为止,算账。

算出个罪大恶极,该当何罪?死罪。但这个死罪是算出来的做不得数,毕竟人家沉默了,所以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这样的活罪怎么说呢?一直在受罪。

当然了,要是坦白从宽就是另一回事了,从宽了就算是受罪也是很轻的,如一个雷击打到全身和打到一点的效果完全不同。

要是解释解释,情有可原,又是一回事,类似于给你给雷击,造成了重创,但却可以恢复。

栽赃不是那么好栽赃的,难受的说。人赃俱获并非沉默可以辩白。

当然了,怎样的罚,还是我们说的算的,在说了,受罚可比受刑要轻的说。

自罚销赃,受罚脱罪。

要是受罚的话,那就罚除魔吧。

当然,这回事只是聊聊而已,栽赃又不宜早,不是么,莫须有的罪名,若真有那一天,除魔可以是理由了,届时情有可原,无非是当一次先锋罢了。

若非必要,无需栽赃,销赃也是可以的不是。

在有...要是能认栽,当然是更好。

它的事到这了。

不可置否...啧啧。

整天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