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民心如秤

黑石山的山路陡得像架梯子,脚下的碎石子被踩得“咯吱”作响。

苏康攀着路边的野藤往上爬,额角的汗珠子顺着下巴往下淌,砸在青灰色的石头上,洇出一小片深色的印记。

“少爷,让老奴扶您一把?”

王刚在身后喘着气,手里还提着给山民们准备的粗布水袋。

苏康摆摆手,袖子蹭了把额角的汗:“不用,这点路算什么。想当年在乡下,比这陡的坡都爬过。”

他身后跟着二十多个山民,为首的老汉叫李老实,是黑石村的村长。

听说苏康要采火石修河堤,老爷子揣着两个菜窝窝就领人来了,糙脸上的褶子都透着股热乎气:“大人,俺们村穷,拿不出银钱帮衬,有的是力气!您尽管吩咐,采石头、运料子,保证误不了事!”

苏康回头笑了笑,看见有个半大的娃子背着篓子,腿肚子都在打颤,却还是咬着牙往上挪。

他放慢脚步等了等,从怀里摸出块麦饼递过去:“先垫垫肚子,别累着。”

娃子眼睛亮了亮,却没敢接,只是望着李老实。

李老实糙手一挥:“大人给的,拿着!吃完了好好干活,别偷懒!”

再往上走了半里地,李老实指着前面一片裸露的黑石滩:“大人,前面就是火石矿了。这石头邪乎得很,天阴下雨就冒白气,摸着手心发烫,俺们以前只敢捡些碎块回家取暖,烧火都怕炸锅。”

苏康走上前,弯腰捡起块巴掌大的火石。

石头黑得发亮,表面像蒙着层油脂,掂在手里比寻常石头沉得多。他用指甲刮了刮,指尖沾了层细密的黑灰:“这是好东西,烧出来的水泥比石灰石还结实。”

他转头对跟来的老匠人说:“按我说的比例掺黏土,烧出来的硬块能当城墙使。上个月试烧的那块,用大锤都砸不开。”

老匠人蹲在地上,手里捏着块碎火石翻来覆去地看。

苏康让人新造的耐高温窑已经起了坯子,能直接烧制水泥,省了先烧石灰的工序,而且还用煤块替代木材作为燃料,光是柴薪就省了三成。

可这些门道在老匠人看来,还是像听天书。

苏康索性蹲下身,折了根树枝在地上画起来:“您看,这火石得先砸碎,像碾米似的碾成粉,再按三成火石粉、两成黏土、半成铁矿粉的比例拌匀……”

他一边画一边讲,从破碎、煅烧到加水搅拌,连窑温要烧到多高、什么时候添煤块、什么时候停火,都讲得明明白白。

山民们围过来看热闹,刚开始还交头接耳,后来都听得入了神。

有个常年烧石灰的汉子咂咂嘴:“大人,您这法子要是早说出来,俺们去年修祠堂也不至于用那么多糯米汁拌灰浆了,省下来的米够全村吃半个月!”

正说着,山下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叫骂声。

张武满头大汗地跑上来,粗布短褂都湿透了:“大人,府衙的税吏来了!说黑石山是‘未开发区’,采火石要交三成‘资源税’,不交就不让采!”

“资源税?”

苏康把手里的火石往地上一磕,火星子溅起来,“大启律例里哪条写了采石头要交税?把他们的公文拿来我看看!”

张武脸涨得通红:“他们根本没公文,就说有节度使大人的口谕!为首的那个税吏还说,不给钱就封了咱们的窑厂!”

苏康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走,下去看看。”

刚到山脚,就见十几个税吏正把山民的独轮车往路边掀,为首的税吏歪戴着帽子,腰间的铁链子甩得“哗哗”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