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我不抢C位,但我定义什么是主角

这股席卷整座城市的风,第二天清晨就化作一份滚烫的红头文件,精准地落在了苏霓的办公桌上。

文件由市教育系统正式签发,白纸黑字,措辞严谨——兹邀请“声浪传媒”作为独家承办方,策划并执行“青春对话时代”大型校园巡讲系列活动。

而在文件的核心位置,一行加粗的字体格外醒目:经研究决定,特指定声浪传媒首席内容官苏霓同志,担任本次活动总策划兼首席主讲人。

抄送单位那一栏,赫然印着“市电视台”。

张卫东亲自把文件送了过来,这位宣传部的副部长脸上带着一丝复杂的、近乎于看好戏的笑容。

“市领导在街头大屏上看到了你的那段采访,当场就点了你的名。你说巧不巧?”

苏霓接过那份沉甸甸的文件,指尖能感受到铜版纸的厚度与温度。

她没有去看那些繁复的条款,目光平静地迎向张卫东,只问了一句:“江老师知道了吗?”

这个问题,像一根针,精准地刺破了办公室里心照不宣的气氛。

张卫东的笑容瞬间转为苦笑,他压低了声音,仿佛在说什么秘密:“她刚带着一个包装精美的同主题方案冲进我办公室,比这份文件晚了六个小时。”

六个小时,在瞬息万变的舆论场里,足以决定一个王朝的兴衰,一个时代的更替。

江曼,这位在电视台呼风唤雨的大主持人,第一次尝到了被时代车轮甩在身后的滋味。

筹备启动会开得迅速而高效。

电视台派来的联络员和教育系统的代表正襟危坐,人手一本笔记本,准备记录苏霓即将宣布的“明星嘉宾”阵容。

在他们的惯性思维里,这种级别的活动,必然需要一线明星、知名学者来撑场面,这不仅是收视率的保证,更是电视台的脸面。

然而,苏霓站起身,环视一圈,说出的话却像一颗深水炸弹,在会议室里炸开了锅。

“感谢各位的信任。关于本次‘青春对话时代’巡讲,我宣布,不设立任何明星嘉宾席位。”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苏霓顿了顿,声音愈发清晰有力:“我们的主讲人,将是三位最普通的青年。第一位,是一位失业后在家自学编程,如今成为多家公司线上技术顾问的宝妈;第二位,是一位白天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城市里送外卖,晚上在夜大课堂里苦读,最终考上本科的少年;第三位,是一位名校毕业,却放弃大城市高薪工作,返回家乡用新农技种猕猴桃,并带领全村致富的大学生。”

话音刚落,电视台的联络员脸色已经变了,他几乎要当场站起来反驳。

风暴终究在宣传部长的办公室里爆发。

江曼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再也无法维持她优雅得体的面具,几乎是怒气冲冲地闯了进去,将一份文件用力拍在张卫东的桌上。

“张部长!你到底在想什么?‘青春对话时代’是电视台今年最重要的脸面工程!你怎么能把它交给一群‘草根’?一个程序员,一个外卖员,一个农民?苏霓这是要把庄严的主流话语,变成不入流的市井闲谈!”她的声音因愤怒而尖锐,每一个字都像是淬了毒的冰锥。

张卫东甚至没有抬头,他只是平静地将一份舆情数据报告推到江曼面前,上面是关于苏霓街头采访视频的全网热度分析。

“江曼,时代变了。”他缓缓开口,语气平静得近乎冷酷,“群众爱看什么,什么就是主流。”

江曼看着那份数据上惊人的转发和点赞量,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终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