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这楼,我租了!

苏霓收回手机,目光灼灼地看着他,语气陡然拔高:“曾台,您看,我现在不是在‘接活’,我是在用我一个人的收入,硬生生养着一个蓄势待发的团队。我缺的不是业务,而是能把业务规模化、标准化的平台。”她顿了顿,指着眼前这栋小楼,声音里充满了不容置疑的野心,“您给我的,是一个地址。而我要在这里建起的,是一个能掀起声浪的平台!”

当天下午三点,谈判桌上,气氛却有些凝重。

出租方代表是个戴着金边眼镜的中年男人,他慢条斯理地推了推眼镜,态度客气却疏离:“苏小姐,我们很欣赏你的创业热情。但是,考虑到贵公司成立时间尚短,又是个人独资,我们的风控评估建议,首次签约最长不能超过两年。”

两年短约,意味着一旦投入巨资装修,刚做出点名堂,房东就能立刻涨租,甚至直接收回。

这是商谈中最常见的陷阱。

苏霓没有争辩,只是平静地从陆承安手中接过一个文件袋,从中取出三份材料,依次推到对方面前。

“这是第一份,‘霓语文化’成立至今的所有纳税记录,每一笔都清清楚楚。”

“这是第二份,上个月我们为一家港企策划执行的周年庆全案报告,从创意到落地,包括所有供应商的结算凭证。”

“这是第三份,是我们为这个场地拟订的《社区青年实训计划》。”苏霓的指尖点在文件标题上,声音不高,却掷地有声,“我们承诺,项目运营后,将优先雇佣周边社区的待业青年参与基础的活动执行工作,并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我们不仅要在这里创造商业价值,更要承担社会责任。”

此时,作为见证人被苏霓请来的杨会计适时开口,他扶了扶老花镜,声音洪亮:“没错,这姑娘从办执照那天起,我就盯着呢。办照守规矩,缴税不含糊,我们工商部门,就是支持这样合法合规、有担当的经营主体落地发展!”

出租方代表的表情明显松动了,他拿起那份社区计划,眼神里多了几分审视和赞许。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站在苏霓身后的阿强忽然上前一步,主动请缨:“领导,光说不练假把式。给我两个小时,我带了简易设备,就在这里,给您现场跑一场模拟直播测试。”

不等对方回应,阿强已经和林小满默契地打开设备箱。

架设机位、铺设线路、搭建临时控台……他们的动作行云流水,快而不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两个小时后,当出租方请来的技术顾问盯着临时监视器上清晰稳定、多角度切换、音视频完美同步的远程连线画面时,他脸上的惊愕再也掩饰不住:“这……这套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延迟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绝对够得上省级电视台的录播标准了!”

这一记技术“重拳”,彻底击溃了对方最后一道心理防线。

最终,一份为期五年、月租锁定不变、并附带两个月免租装修期的长期合同,落在了苏霓面前的桌上。

签约当晚,工作室灯火通明。

苏霓召集了赵小芸、阿强和林小满,在临时搬来的白板前召开紧急会议。

她拿起马克笔,在白板上龙飞凤舞地画出空间规划草图:“一楼,分割出接待区和多功能演播厅,可承接小型发布会和直播活动。二楼,全部打通,改造成专业的非编工作室、录音棚和团队培训角。”

她画完最后一笔,扔下笔,转身面对着眼中闪烁着兴奋光芒的三位核心成员,声音前所未有的郑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