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棋子翻身,叫将军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财经自媒体深夜爆料,标题触目惊心:“惊天黑幕!声浪传媒涉嫌非法获取公民个人档案信息,苏霓背景成谜!”

文章图文并茂,矛头直指苏霓当初为了寻找福利院线索,查阅了大量尘封旧档的行为,并暗示其利用不正当手段窃取隐私。

一时间,舆论哗然。刚刚建立起的正面形象瞬间蒙上阴影。

陆承安的反应快如闪电。

第二天一早,他便召开紧急发布会,当着所有媒体的面,公开出示了每一次调阅档案的全部合法手续、授权文件以及律师见证函,所有流程清晰透明,无懈可击。

“我们不怕查,”陆承安面对无数闪光灯,声音铿锵有力,“我们怕的是,有人利用‘隐私’做幌子,让另一些人,永远查不到自己的来历。”

紧接着,他宣布,声浪传媒将发起“信息公开倡导行动”,邀请公证人员、律师代表、以及自愿报名的公众代表,组成监督团,全程参与并监督他们后续所有涉及公共档案的调查流程。

这一手釜底抽薪的反击,瞬间扭转了局势,甚至将声浪传媒的公信力推向了新的高度。

风波平息的当晚,苏霓收到了一封没有署名的纸质信,邮戳显示寄自市委老家属院。

信封里没有信纸,只有一张边角泛黄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女孩,孤零零地站在福利院斑驳的大门口,小手里紧紧攥着一枚已经褪色的红领巾。

苏霓将照片翻过来,背面是一行苍劲有力的钢笔字:“她不该活成我的影子。”

第二天清晨,电视台门口,破天荒地出现了一群自发聚集的退休老职工。

他们大多白发苍苍,手里却举着鲜红的横幅,上面写着:“还历史一个名字,给未来一句真话!”

没有人组织,却形成了一股沉默而坚定的力量。

而此刻,远离了所有喧嚣,许文澜独自一人坐在市档案馆空无一人的阅览室里。

她面前,放着一叠厚厚的,封皮上用红字标注着“机密”的旧文件。

她的指尖拂过那两个刺目的红字,眼神里再无半分犹豫。

她将那一叠文件轻轻推入复印机的进纸口,按下了启动键。

绿色的光束缓缓扫过,机器发出低沉而平稳的嗡鸣。

第一份被复印的,正是她自己的领养记录档案。

而紧随其后的,是数十份记录着八十年代初,那批与她命运相似的知青子女安置问题的原始材料。

嗡鸣声在寂静的档案馆里回响,像是一曲迟到了三十年的序曲。

光束每一次扫过那些尘封的文字,都像是在为一段被强行掩盖的历史,重新描摹出清晰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