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她说出名字那天,风停了

一瞬间,压抑的啜泣声在黑暗中此起彼伏,连成一片。

扛着肩扛机的老张,红着眼眶,悄悄伸手关掉了主摄像机的录制红灯。

他对着耳麦低声说:“有些画面,不该属于公众。这一刻,只该属于她们自己。”

影片上线当日,全网流量瞬间被引爆,数家主流视频平台的服务器直接宣告瘫痪。

几家最权威的官媒,史无前例地同步转载,没有配发任何评论员文章,只是默默地分享了视频链接。

评论区里,没有了往日的喧嚣与对立,只有一行行被反复刷屏的留言:“原来忏悔,也能成为一种力量。”

当天下午,陆承安接到了司法部直属课题组的电话,正式邀请他作为特聘专家,参与即将启动的“公共记忆与行政伦理”专项立法研讨会。

而苏霓的办公室里,电话也在同一时间响起。

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她接通,听筒里却没有任何声音,只有一阵极度压抑、仿佛从深海传来的呼吸声。

那呼吸声里,充满了恐惧、犹豫,以及一丝微弱的、想要挣脱什么的渴望。

几秒钟后,电话被猛地挂断。

苏霓握着电话,久久没有放下。

她知道,那不是恶作剧。

那是某个在黑暗中挣扎了太久的人,终于用尽全身力气,拨出了这个号码。

傍晚,苏霓独自一人站在文化园顶层的露台上。

远处,工人们正在为即将落成的“记忆之厅”安装最后一批铭牌,电焊的火花在暮色中一闪一灭。

赵小芸兴奋地跑了上来:“苏霓姐!大新闻!许主任……不,赵小雨老师,她刚刚去人事处办妥了所有手续,正式将个人档案更名为‘赵小雨’!而且,她还提交了申请,要加入我们声浪口述史的志愿者团队!”

苏霓笑了笑,目光投向被夕阳染成金红色的城市天际线。

她忽然想起了十年前,自己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实习生,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第一次临时顶班,拿起话筒的瞬间。

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

是陆承安发来的消息:“今晚回家吃饭吗?”

她低头,指尖在屏幕上轻轻敲击,回复道:“不了,我去陪一位老朋友看星星。”

远处的工地上,最后一盏探照灯也亮了起来,一盏接着一盏,如同一颗颗被点亮的星辰,又像是无数个欲言又止的灵魂,在漫长的黑夜里,终于找到了开口的勇气。

苏霓收起手机,转身走回办公室。

夜风吹动她额前的发丝,她的眼神却异常明亮。

她没有开灯,只是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微光,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崭新的便签本。

她翻到第一页,拿起笔,凭着惊人的记忆力,一笔一划地,将傍晚那个只传来呼吸声的陌生号码,郑重地誊抄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