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你越是装低调,别人越不敢忽视你

凌晨两点十七分,整座城市早已沉入梦乡,唯有司法厅后楼三楼西侧那间临时划拨的资料室,还亮着一盏孤灯。

苏霓坐在桌前,指尖在键盘上翻飞如织。

屏幕蓝光映在她未施粉黛的脸庞上,勾勒出一道冷峻而专注的轮廓。

窗外夜风穿廊而过,吹动了散落在桌角的一叠打印稿,纸页轻颤,像某种无声的倒计时。

手机震动了一下。

陆承安的消息准时抵达:“明天上午九点,中央调研组听取‘公众证据规范化’专题汇报,人选未定。”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三秒,没有回复,只是轻轻将手机扣下,转而调出了“蜂巢节点”的后台权限界面。

输入密钥,近三个月全国范围内与征地拆迁相关的民间陈述数据如潮水般涌入——五千余条文字记录、八百多段视频上传、一百七十三起地方政府后续回应案例。

她的目光迅速锁定其中七例:北方某村因村民集体录像曝光强拆,最终获得补偿协议修订;西南一镇居民用行车记录仪拍下执法车违规冲卡,推动当地建立执法全程影像备案制度;还有东部沿海城市一位退休教师连续三十天拍摄违建拆除过程,被媒体称为“公民监督日记”……

这些案例共同点鲜明——民间原始记录成为破局关键,且最终促成了行政纠错或制度微调。

苏霓嘴角微扬。

她不是要写一份报告,而是要编织一张看不见的网,让所有人在看到材料的第一眼就意识到:这不是个案,这是一股正在成型的力量。

她开始整理文档。

标题朴素得近乎刻意——《民间记录推动问题解决实录》。

正文采用极简排版,每一起案例仅用三百字概述事实、附带可验证的时间戳和结果反馈链接。

末尾加了一行小号字体的附注:

本材料仅作背景参考,不建议作为主汇报内容。

做完这一切,她退出系统,将U盘从电脑拔出,在掌心攥了几秒,随即起身出门。

走廊空荡,脚步声清晰回响。

她在楼梯口遇见等在那里的陆承安。

他穿着一件深灰风衣,领口微敞,眼里有未褪的倦意,却依旧清明锐利。

“你没睡?”她问。

“我在等你。”他接过U盘,目光沉静,“秘书长刚通知,参会名单定了,但主讲人还是空白。他们想找个‘稳妥’的人。”

苏霓冷笑:“稳妥的意思,就是不会说话,也不敢说话。”

陆承安点头,将U盘插入随身笔记本。

文件打开的瞬间,他眼神微动。

“这份材料……太锋利了。”

“所以我写了那句‘不建议使用’。”她靠在墙边,声音压低,“你要做的,不是把它推上台面,而是让它悄无声息地塞进每个人的手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