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你越是装低调,别人越不敢忽视你

他凝视她片刻,忽然笑了:“你知道吗?你越是装低调,别人越不敢忽视你。”

次日清晨六点四十分,许文澜的监控警报突然响起。

她猛地从沙发上弹起,双眼紧盯屏幕上跳动的异常流量信号——事发地三家运营商核心服务器正在批量触发“本地内容清除协议”,目标直指特定IMEI设备中存储的原始视频文件。

“动手了。”她冷笑一声,手指已在键盘上敲出残影。

十分钟后,“蒲公英协议”启动。

系统自动将所有已归档至“蜂寨镜像”的原始视频,转化为带有地理标记与时间水印的短信短链,精准推送至该区域60岁以上用户子女亲属号码,发送标题统一为:

“爸妈说那天录了东西,你记得吗?”

第一小时内,转发量破五百;第二小时,上千个家庭群炸开讨论。

有人晒出父母藏在家中的SD卡,有人说父亲连夜把视频拷贝到老式MP4里塞进儿子书包;一位女儿在朋友圈写道:

“我爸不会用智能手机,但他记得把U盘藏在米缸底下。今早我回去取出来的时候,他还冲我眨了眨眼。”

与此同时,赵小芸正坐在中学教师志愿者的客厅里,翻看着学生们交上来的社会实践作业。

“这个好。”她抽出一本手工装订的小册子,封面上写着《我家附近的公共设施变化》。

里面夹着几张照片、几段语音转文字记录,甚至还有一张手绘地图。

她特别留意到一段由盲童学生口述、母亲代拍的视频。

孩子摸着断裂的盲道边缘,声音稚嫩却认真:“这条路不知道疼不疼,反正我摔疼了。”

赵小芸眼眶发热。

她立刻联系印刷厂,将这批作业汇编成册,封面标注:“青少年公民意识实践成果·教学研讨资料”。

快递寄出五份,收件人全是明日参会的专家组成员。

寄件单备注栏,她一笔一划写下:

请勿使用电子归档。

晨光渐亮,省城街头开始苏醒。

而在老城区一栋老旧家属院里,一个身影缓缓推开尘封已久的衣柜底层抽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老张站在昏黄灯光下,手中握着一盒泛黄的DV磁带,标签上字迹模糊,依稀可见“1993年西市巷抗拆纪实”几个字。

他的手指摩挲着外壳边缘,仿佛还能听见当年菜贩颤抖的声音:“老张,这玩意儿你帮我存着……万一哪天,能说得上话呢?”老张的手很稳,尽管那盒DV磁带早已泛黄,外壳边缘甚至有些轻微的裂痕。

他将它轻轻放进随身携带的帆布包里,动作像是在安放一件圣物。

清晨五点四十分,省档案馆的大门还未开启,他便已站在门前石阶上,背脊挺得笔直,像一尊沉默的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