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课本里的根须

她逆向推演,得出了一个冰冷的结论:在这些教师背后,一定存在着一套统一的、系统化的培训材料。

必须拿到这份材料。

“我去。”赵小芸主动站了出来,眼神里是猎人般的专注和冷静,“临江县正在搞新入职青年教师的思政课岗前培训,这是最好的机会。”

三天后,赵小芸以一个刚毕业、满脸青涩的“青年教师”身份,坐在了临江县教育局大礼堂的后排角落。

她低着头,认真地做着笔记,而藏在笔帽里的微型录音设备,正忠实地记录着讲台上那个中年讲师的每一句话。

“同志们,你们是灵魂的工程师,但首先要保证自己输送的‘电’是安全的,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讲师扶了扶眼镜,语气语重心长,“新教材里的某些内容,很敏感。你们的任务不是引导学生去追问谁该为当年的‘不得已’负责,而是要教会他们,站在时代的高度去‘理解当时的不得已’。要讲大局,讲奉献,讲我们这个民族伟大的纠错能力和坚韧品格。”

小主,

掌声雷动。

培训结束后,人群散去,赵小芸故意将自己的笔记本落在了座位上。

笔记本的内页,夹着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只有一行清秀的字迹:“我想知道全部的真相,而不仅仅是课本上的。”

这是一个冒险的赌博,一个向黑暗中未知的同盟者发出的微弱信号。

第二天清晨,当赵小芸以寻找失物为由回到会场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研员叫住了她。

他将笔记本递了回来,浑浊的眼睛里透着复杂的情绪。

他凑近她,用几乎只有两人能听见的声音飞快地说:“我教了四十年书,这是我第一次觉得,课本在对孩子们撒谎。”他将笔记本塞进赵小芸手里,指尖在她手心飞快地划了几个字,然后转身,蹒跚地混入人流。

赵小芸摊开手心,那滚烫的触感仿佛还未消散。

老教研员划下的是一个名字。

线索如同一根引线,瞬间被林晚点燃。

她通过这个名字,顺藤摸瓜,迅速锁定了那名培训讲师的背景。

此人并非教育系统内部人员,而是供职于一家名为“时代共识研究院”的民办非企业机构。

林晚的黑客技术让工商系统的防火墙形同虚设。

当她调出这家研究院的法人代表信息时,一个熟悉的名字让她心头一震——此人,竟是那位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副秘书长的大学同窗!

紧接着,一份该机构承接的政府购买服务合同被强行解密。

项目名称赫然在列:“中小学意识形态领域潜在风险预判与应对策略研究”。

合同金额,高达三百万元。

林晚的呼吸几乎停滞。

她继续深挖,终于在项目成果附件的层层加密文件夹中,找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一套尚未公开发布,仅供内部培训使用的《争议性历史话题教学引导手册》。

这,就是那份幽灵般存在的统一培训材料!

当这份手册的电子版传到苏霓面前时,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手册内容详尽而毒辣,它系统性地教授教师如何使用“认知缓冲层”话术,如何巧妙地转移话题,如何将学生的质疑引导向“积极正面”的思考。

所有人都义愤填膺,陆承安甚至提议立刻将这份手册公之于众,让对方身败名裂。

“不,”苏霓却摇了摇头,她的眼神平静得可怕,“直接公布,他们会用‘内部研究讨论稿’来搪塞,甚至会反咬我们一口,说我们窃取机密。我们要做的,不是揭露它,而是……污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