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课本里的根须

一个大胆到近乎疯狂的计划在苏霓脑中成型。

她看向许文澜:“文澜,我要你伪造一份‘内部泄露版’的手册PDF,立刻!”

许文澜瞬间明白了她的意图,

这份伪造的手册,是一件精密的艺术品。

它的前半部分,完全保留了原版手册的结构和核心话术,那些“虽然……但是……”的句式被原封不动地保留,确保任何拿到手册的教师都会相信其真实性。

真正的杀招,藏在后半部分。

苏霓授意许文澜,在手册的案例分析和数据引用部分,嵌入了大量精心设计的“特洛伊木马”。

比如,原版手册中建议教师模糊处理具体伤亡数字,而伪造版则“贴心”地给出了一段具体的建议:“可告知学生,经权威统计,‘死亡替代方案’在全国范围内仅涉及约0.03%的人口,这是改革阵痛期的最低代价。”

而在这句话下面,一行小小的脚注,煞有介事地引用了一个听起来无比专业的数据来源:《社会结构变迁动力学研究》,2003年第4期。

然而,这本期刊,这个期号,甚至这个数据,全都是彻头彻尾的虚构。

这些嵌入的逻辑漏洞和虚假数据,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只有当使用者真正去核查、去深究时,才会引爆。

“让他们自己拆自己的台。”苏霓看着最终生成的PDF文件,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这份经过“基因改造”的《争议性历史话题教学引导手册》,被切割成数个加密压缩包,通过几十个无法追踪的匿名邮箱,精准地发送到了全国两千余名一线历史与思政课教师的私人邮箱中。

邮件标题只有一句话:“一份你我都需要的良心指南,请低调传播。”

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

三天后,第一批果实开始坠落。

后台的舆情监测系统捕捉到了十七所不同城市的学校内部教研会的讨论片段。

“……手册上说的数据,那个0.03%,我查了一下午,根本找不到它引用的那本期刊,知网和万方都没有!”

“对啊,还有那个关于资产处置的案例,它引用的法律条款和当年的实际情况对不上,我问了学法律的朋友,说这说法有问题……”

“这手册到底是谁写的?逻辑上前后矛盾的地方太多了,这么教学生,不是误人子弟吗?”

质疑的声音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许文澜调出的后台转发热力图上,代表着这份伪造手册传播路径的光点,已经从最初的两千个,裂变成了上万个,并且还在以几何级数扩散。

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颗被种下的怀疑的种子。

苏霓静静地看着那张愈发璀璨的星图,胜利的喜悦只持续了短短一瞬,便被一种更深沉的警觉所取代。

这张巨大的网络,不仅捕捉到了猎物,也同样暴露了猎人的存在。

苏霓的目光从闪烁的屏幕上移开,望向窗外深不见底的夜色。

她知道,一场真正的、无声的战争,此刻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对方的第一颗子弹,会从哪个方向射来?

她不知道。

但她能感觉到,那支瞄准她的冰冷枪口,已经悄然抬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