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风不是吹出来的,是走出来的

会后,好几位刚才还正襟危坐的官员,悄悄通过中间人,找到陆承安,低声询问那份调研报告的详细情况。

他们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警惕,变成了深思。

两周后,一份加盖着鲜红国徽印章的公函,被专人送到了基金会办公室。

发函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属某权威研究机构。

内容是:正式委托“银杏基金会”牵头开展“公民记忆与社会治理现代化”重大课题研究,经费由财政专项列支。

胜利来得如此之快,又如此理所当然。

办公室里爆发出一阵压抑已久的欢呼,赵小芸和林晚激动地拥抱在一起,连一向沉稳的陆承安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他们不仅洗刷了污名,还被“收编”进了国家级的课题组,从“嫌疑人”一跃成为了“智囊团”。

苏霓看着那份公函,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微笑。

她将文件郑重地放在桌上,目光却没有停留在上面。

她看向窗外,城市的灯火已经开始闪烁,像一片流动的星河。

团队成员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开始热烈地讨论课题组的初步人员构成和启动会的日期。

这无疑是基金会成立以来最高光的时刻。

然而,苏霓的目光却渐渐变得深邃。

她拿起那份课题委托函,手指轻轻摩挲着上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烫金字样,眼神里没有丝毫的松懈,反而多了一丝不易察察的锐利。

她走到喧闹的人群旁,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冷静,瞬间让整个办公室安静下来。

“课题启动会……先往后推迟一周。”

所有人脸上的笑容都僵住了,不解地望向她。

陆承安最先反应过来,皱眉问道:“为什么?这是最好的时机,我们应该乘胜追击。”

苏霓摇了摇头,她转身回到自己的办公桌前,从一个上锁的抽屉里,拿出另一份文件。

那是许文澜在追踪泄密事件后,提交的一份后续分析报告,报告的最后一页,有一行被她用红笔圈出的标注。

“因为,”苏霓将那份报告展示给所有人,指着那行红字,一字一句地说道,“当初泄露那份省级会议纪要的IP,虽然被确认来自那个综合改革试验区,但文澜在三天后对其进行二次复核时发现,该IP的物理地址……在文件泄露的第二天,就从试验区办公室,转移到了省委宣传部的网络技术中心。”

整个办公室,死一般的寂静。

胜利的喜悦,在这一刻,瞬间化为冰冷的寒气。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胜利,而是一个更加庞大、更加复杂的棋局。

他们,刚刚吃掉了对方一个“兵”,却发现对方的“帅”,根本不在他们以为的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