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动态脱敏引擎’正式上线。”她敲下最后一行代码,声音冰冷而坚定,“所有申请导出的内容,系统将自动对姓名、地址、学校等关键身份信息进行模糊化处理,生成无法逆向破解的文本。同时,每一次导出操作,都会生成一条写入区块链的审计链,永久记录,不可篡改。”
她顿了顿,指向屏幕上一个不起眼的功能模块,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还加了个小礼物。‘数字水印’。任何从我们系统里流出去的文件,无论被怎样复制、传播、修改,我都能追踪到它最初是从哪个账号、在什么时间、用哪台设备流出去的。我们不屑于去防范技术的漏洞,但我们绝不纵容人性的贪婪。”
技术上的铜墙铁壁迅速筑起,而舆论场上的人心之战,则由赵小芸接手。
她直接驳回了公关部连夜拟定的、措辞严谨但毫无温度的官方声明。
“现在,任何解释都是苍白的。我们唯一能做的,是用真诚去对抗恶意。”
几个小时后,一场名为“倾听者公约”的线上行动席卷全网。
赵小芸邀请了一百名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家长、一线教师和资深心理专家,共同签署一份公开承诺书。
视频里,他们神情肃穆,依次宣读着公约的内容:
“我们记录痛苦,不是为了消费痛苦,而是为了让它不必再于沉默中溃烂。”
“我们见证伤痕,不是为了展览伤痕,而是为了学习如何温柔地包扎。”
“我们承诺,以守护者的名义,绝不让任何一份信任,成为被窥探的隐私。”
视频的最后,一位面容憔悴的母亲出现在镜头前,她正是此次泄密事件的受害者之一。
她双眼含泪,声音却异常温柔:“我女儿在口述录音里,录下了我当年意外流产后,躲在房间里偷偷哭的那天。一开始,我以为她是想揭我的伤疤,觉得难堪又愤怒。直到昨天,她抱着我说,‘妈妈,我只是想知道你那时候有多疼’。那一刻我才明白,她不是在记录我的痛苦,而是在学着怎么抱住我。”
小主,
这段视频如同一股暖流,精准地注入了冰冷愤怒的舆论场。
它没有辩解,没有指责,只是用最朴素的情感,重新诠释了“记录”的意义。
汹涌的讨伐声中,开始出现第一批反思与共情的声音。
与此同时,在一间独立的资料分析室里,林晚正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挖掘。
她的目光锁定在了泄密教师王立军的个人档案上。
当她看到其家庭关系一栏时,一个名字让她瞳孔骤缩——他的女儿王思琪,正是首批“记忆委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