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全面监管!”一位秃顶的教授义愤填膺,“现在的年轻人,拿着个手机就敢自称记录者,毫无敬畏之心!历史的解释权,必须掌握在专业机构手中!”
“我反对!”另一位媒体投资人翘着腿,一脸不屑,“市场有自己的选择,真相越辩越明。任何形式的预先审查,都是对表达自由的扼杀!应该彻底放任!”
争吵声此起彼伏,一方高举“秩序”的大旗,另一方则挥舞着“自由”的令箭,却没有人真正关心那些记录本身。
陆承安一直沉默着。
他看着那些衣冠楚楚的精英,觉得无比荒谬。
他们讨论着如何为奔跑的野马套上缰绳,却忘了那匹马早已瘦骨嶙峋,濒临灭绝。
终于,在争论的间隙,他站了起来。满室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
“我们总在担心,年轻人会记错历史。”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杂音,“但我们似乎忘了,这个时代最危险的事情,不是记错,而是根本没有人愿意再记。”
全场鸦雀无声。
会后,陆承安没有参与那场虚伪的晚宴。
他回到办公室,将加密的会议纪要悄悄转给了三位正在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
邮件的末尾,他附上了一句话:“规则不该用来堵嘴,而应教会人们如何负责任地发声。”
而在他们所有人都不知道的角落,林晚正戴着降噪耳机,整理着M00015号资料。
这段音频来自一个偏远的西北小镇,信号微弱,杂音巨大。
一位年过九旬的老兵,在断断续续地讲述着一场早已被遗忘的边境冲突。
他的语调一直很平稳,像是在说别人的故事。
直到最后,录音的年轻人问他,当年怕不怕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兵沉默了很久,久到林晚以为设备出了故障。
接着,耳机里传来一声压抑不住的哽咽,那声音苍老而破碎,仿佛耗尽了生命最后的气力。
“我……我不是怕死……”他喘息着,像被水呛到的人,“我是怕啊……怕你们忘了我们……为什么活。”
林晚反复听了五遍。
每一遍,心脏都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攥紧。
按照规定,这段情绪过于激烈、可能引发争议的片段,应该被剪辑掉,或者至少在档案说明中加以“特殊标注”。
但她最终做了一个决定。
她将这段录音从M00015号资料中剥离出来,制成一个独立的加密音频包,命名为——《未完成的告别》。
然后,她设置了权限:仅限十八岁以上用户,凭身份证信息解锁下载。
这不是一份冰冷的档案,这是一份滚烫的遗嘱。
风波还在发酵。
几天后,苏霓受邀出席一场年度媒体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