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每个人曾经都有难忘的约定

主持人将那个棘手的问题抛给了她:“苏老师,最近‘民间联播’的现象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中学生模仿的社团,您如何看待这种野蛮生长的记录方式?”

所有镜头和目光都对准了她,等待着她给出或支持或反对的圆滑答案。

苏霓却没有谈意义,也没有讲情怀。

她只是平静地看着主持人,反问了一个问题:“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媒体同仁,你们的电视台,你们的平台,每年会播出多少条关于普通人的,不带任何猎奇色彩的深度新闻?”

主持人愣住了。

苏霓的目光扫过全场:“三分钟?三十秒?还是根本没有?可他们的生命长度,是三十年,五十年,一辈子。”

全场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苏霓站起身,拿起自己的手包,在离席前,她留下了最后一句话:“当你们终于愿意弯下腰,真正开始倾听的时候,那才是新闻节目的开始。”

当晚,苏霓站在自家阳台上,夜风吹动她的长发。

陆承安从身后走来,递给她一杯温水。

她没有回头,只是望着远处那栋灯火通明的摩天大楼——市广播中心。

她曾在那里做过最底层的临时工,因为在节目里多说了一句“天冷了,环卫工人们请多穿一点”,而被制片人骂“嘴快心野,不守规矩”。

如今,大楼依旧高耸入云,但她已经不再需要那张通行证了。

她忽然轻笑了一声,像是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你说,要是现在让我回去主持早间新闻,第一句话,我会说什么?”

陆承安走到她身边,顺着她的目光望去。

他看着她眼里闪烁的光,那光芒比整座城市的灯火还要明亮。

他低声回答:

“你说的从来都不是新闻。”

“是你相信的事。”

风,猛地灌入阳台,白色的窗帘被卷得疯狂翻飞,像一面在黑夜里始终未曾降下的旗帜。

也就在这一刻,陆承安口袋里的手机极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他下意识地拿出来看了一眼。

屏幕上没有短信,没有来电,只有一个最简单的日历应用弹出的提醒。

那上面只有一个词,一个他们五人都设置了的,每年一次的共享提醒。

——“约定”。

陆承安抬起头,看向苏霓。

几乎是心有灵犀,苏霓也正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屏幕上同样亮着那两个字。

喧嚣的城市夜景,在他们眼中忽然变得模糊而遥远。

今夜所有的抗争与发声,似乎都是为了奔赴一个早已定下的,与沉默和遗忘有关的,无声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