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等他们愿意听了,再放

没有回答,没有言语,只有一段口哨声。

那口哨声吹得断断续续,气息不稳,仿佛吹奏者已经耗尽了所有力气,但调子却异常清晰、完整——是《茉莉花》。

许文澜的指尖在触碰到鼠标的刹那,微微颤抖起来。

《茉莉花》!

那是十五年前,第一批志愿者结业时,大家在银杏树下集体吹奏的告别曲!

也是M00014号设备的拥有者,那位在后续任务中牺牲的志愿者的最爱。

一个疯狂而又温柔的念头,瞬间击中了许文澜。

她终于明白了。

那支被认为早已损坏的录音笔,并没有被当作冰冷的遗物束之高阁。

它被那位牺牲者的妻子,那位如今在敬老院做护工的女人,当作了丈夫生命的延续。

是她的丈夫,在生前就把这套只有他们懂的“游戏”教给了她。

如今,是她,在替他敲响那三下树干。

是她,在替他吹响那曲《茉莉花》。

她“替他说”,而她们,终于“替他听”到了。

苏霓是在基金会的例会上,听林晚用极度克制却依旧难掩激动的声音转述完整件事的。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个跨越了十五年生死光阴的回响深深震撼。

苏霓的目光却飘向了窗外。

她想起自己年轻时,曾在一家广播中心做临时工。

那时她曾偷偷用录音设备,录下了一位清洁阿姨断断续续讲述自己知青岁月的歌声和故事,结果被领导发现,罚她写了一千字的深刻检讨。

那盘磁带,至今还被她锁在抽屉里。

她猛地回过神,从随身的皮包里翻出一张早已泛黄、边缘起毛的旧工作证。

她凝视着上面自己年轻青涩的脸庞,然后翻到背面,用钢笔一笔一画地写下一句话:“所有沉默的回响,都是未完成的直播。”

写完,她合上笔盖,眼神变得前所未有的坚定。

她当着所有人的面,直接致电那家敬老院的负责人,语气不容置疑:“我提议,在贵院设立一个‘声音遗产守护员’的公益岗位,专门面向那些有故事、愿意讲述的逝者家属。由他们参与相关设备的维护与内容初筛,所有经费,从我的个人基金会直接划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陆承安接到苏霓的委托,连夜协助起草岗位协议。

这位严谨的律师在逐字逐句敲定条款时,特意在协议中加入了一条看似不起眼的补充说明:“守护员拥有最终决定权,可选择是否对外分享其亲人留下的,哪怕是空白的录音。”

他向苏霓解释:“真正的尊重,不在于我们能听到什么,而在于我们承认,‘不说’本身,也是一种需要被尊重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