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那卷磁带自己动了

纸页泛黄,墨迹却依旧清晰。

她找到了1985年那个夏夜的记录。

那晚,她为了完成一篇关于城市底层女性生存现状的深度报道,磨了陈素芬一个星期,才终于让她松口。

采访进行到一半,她借来的旧录音机突然短路,冒出一股青烟。

她当时懊恼至极,以为所有数据都已损毁,那段采访也因此中断。

笔记的末尾潦草地写着:“设备故障,录音遗失。”

可现在,这遗失的声音,竟然从一卷从未被记录在案的S001磁带里传了出来。

苏霓瞬间通体冰凉。

这卷磁带从未真正“死亡”,它只是被某种力量,或者说,被她自己,刻意地封存了。

她立刻抓起电话,拨给林晚,声音不容置疑:“立刻查!S系列所有编号的规则和历史记录,尤其是S001到S099。动用最高权限。记住,这些不是备份,它们是‘第一声’项目的暗线工程!”

电话那头的林晚虽然震惊于苏霓语气中的凝重,但没有丝毫犹豫。

凌晨四点的基金会数据中心灯火通明。

庞大的元数据流在林晚眼前飞速闪过,她像个在信息海洋中捕捞真相的猎手。

结果很快出来了,却让她更加困惑。

S系列,全称“边缘叙事”合集,共99卷,全部由苏霓在基金会成立前独立录制。

内容涵盖了被主流叙事遗忘的群体:返城后无处可去的知青、孤独死在岗位上的老工人、在城市夹缝中生存的流浪儿童……每一卷都是一个被时代碾过的灵魂。

系统记录显示,除了S001,其余九十八卷的状态全部标注为“物理损毁”或“无法追踪/丢失”。

但一个被加密的异常记录引起了林晚的注意:所有S系列磁带的存储信息,在基金会成立初期,曾短暂地登记在苏霓的私人名下,随后被一个自动执行的程序归档至“非公开遗产库”。

这个库的访问权限,有且仅有苏霓一人。

连她这个首席技术官,都无权解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晚没有试图破解。

她将所有线索整理成一份极其简洁的简报,在发送前,她犹豫了片刻,在邮件末尾附上了一句自己的推测:“苏董,您当年录下的,不只是他们的故事。很可能,也是您自己不敢再听一遍的部分。”

与此同时,苏霓将S001的音频文件发给了许文澜,请求她用最精细的方式修复剩余音轨。

许文澜没有动用实验室里那些强大的AI增强模型,她认为AI的“脑补”会污染原始情感。

她翻出旧资料,在自己工作室里复刻了一套几近失传的1987年电视台音频实验室的模拟电路环境,用老式均衡器和滤波器,像个老匠人一样,手动一层层剥离覆盖在声音上的时间噪音。

在长达十几个小时的精细操作中,许文澜在陈素芬悲怆的哭诉背景音里,捕捉到了一段几乎轻不可闻的、断断续续的哼唱。

是一段童声。

她将这段哼唱的音频片段单独提取出来,放大,然后悚然一惊。

这段哼唱的旋律和节奏,与基金会另一个项目M00019中,那位失智老人周伯时常哼唱的《东方红》前奏,惊人地一致!

一个被遗忘的细节瞬间击中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