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那截童声不是幻听

这句歌词,正是那首《小麻雀》的下一句!

她立刻对音频文件进行溯源分析,IP地址指向广西一个偏远的壮族村寨。

她顺着这条线索深挖下去,一个让她脊背发凉的事实浮出水面:该村小学,三年前曾接收过一批来自“回声教室”公益项目的捐赠设备。

林晚的指尖冰冷,她颤抖着调出当年的捐赠记录,目光死死锁定在一台设备的编号上。

RE1407。

这个编号像一把烧红的烙铁,烫在她的记忆深处。

那是多年前一场矿难救援结束后,她亲手从废墟旁清理出来,重新格式化、打包,然后亲自发放给支教志愿者的那一批录音蛋中的一个。

某种横跨了地域、时间与技术的记忆“回响链”,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已经悄然形成了闭环。

清明时节,苏霓独自回到阔别已久的老家。

母亲的坟茔上已长出青翠的新草。

她久久伫立,风吹动衣角,像是无声的呜咽。

她从随身的小包里,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枚泛着暗哑光泽的黄铜纽扣,轻轻放在了墓碑前那块最干净的石头上。

这是她五岁时,从母亲最喜欢的那件风衣上拽下来的,也是她在那段空白的记忆里,唯一能抓住的实体。

归途,她路过镇上的小学,破旧的教学楼里传来孩子们断断续续的歌声:“小麻雀,别慌张……”

苏霓的脚步像是被钉在了原地。

她怔怔地朝教室里望去,看见一群孩子正围着一位年轻的老师,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个包裹着厚厚防水套的录音设备。

“这是我们新开的‘声音寻根课’,”老师注意到她的目光,热情地介绍道,“鼓励孩子们去录下家里老一辈人讲的故事、唱的歌,然后上传到数据库里,看看能不能找到相似的‘声音亲戚’。”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仰头看着苏霓,小声说:“老师,我录了我奶奶讲的故事。我奶奶说,她小时候也像小麻雀一样,被人拐走过一次,大家都找不到她,她三天后才自己跑回来的。”

小主,

一道冰冷的电流从苏霓的尾椎骨直冲天灵盖!

五岁,失踪,三天后被找到——这正是她那段被尘封的经历,一个她从未对任何人,包括心理医生,完整讲述过的秘密。

数据中心,许文澜的眼中布满了血丝,但她的神情却异常亢奋。

她在巨大的电子屏上绘制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地图。

这不是地理图,也不是数据流图,而是一幅“情绪共振地图”。

“M00019不是在单纯地输出,它是一个‘探针’!”她喃喃自语,像是在对整个空旷的机房宣告,“它在现实世界中寻找特定的情感场域。当现实情境的情绪频谱,与原始录音事件的频谱高度匹配时——比如,同样强度的思念、恐惧或者愧疚——系统就会像蒲公英一样,自动释放相关的声波种子,去唤醒那些沉睡在人们潜意识里的记忆!”

她将全国各地上传到“回声教室”数据库的所有录音,按照悲痛、思念、悔恨等情感维度进行光谱着色。

很快,地图上出现了一幅惊人的景象:以苏霓所在的故乡榕城为中心,一片代表着“思念”与“迷失”的深蓝色区域,正像投入湖面的石子一样,荡开一圈圈清晰的波纹。

而波纹扩散的路径峰值,竟与苏霓近期的行踪轨迹完美同步!

许文澜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呼出一口气。她终于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