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章 那截童声不是幻听

“我们建立的是一个国民记忆档案库,”她轻声说,“但它……长出了自己的神经。”

京城,一间肃穆的办公室里,陆承安刚刚审阅完最新一版的《国民记忆基础设施》全国试点方案。

秘书递上了一份来自司法部的紧急加密咨询函。

某地方法院在处理一宗复杂的遗产继承案时,遇到一个棘手的难题:一位老人去世前,留下了一段“回声寻踪”系统匹配出的早年录音,内容是寻找失散多年的长子。

而系统匹配到的对象,却无法提供直接的DNA血缘鉴定证据。

老人的其他亲属以此为由,激烈反对,坚称“一段虚无缥缈的老录音,不能代替科学的血缘鉴定”。

陆承安的目光在文件上停留了许久,他没有直接否定对方的质疑,反而提笔写下了自己的建议。

“建议引入‘多重印证机制’,”他写道,“将高度匹配的声纹特征、录音发生的特定语境、相关联的物品信物(如:一枚纽扣、一张旧船票),以及第三方知情者的旁证口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非典型的证据链。”

在回复函的末尾,他缓缓写下最后一句话,字迹沉稳而有力:

“法律承认写在基因里的DNA,也应当学会承认,那些藏在心跳和呼吸里的DNA。”

当晚,数据中心进入例行巡检的静默期。

许文lán关闭了所有炫目的数据瀑布流界面,只在自己的工作站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监控窗口,窗口标题是:E001号专享档案。

那是苏霓的档案。

忽然,那个沉寂的窗口毫无征兆地闪烁了一下,一个全新的系统提示框自动弹出:

【新条目已生成:E001001】

【来源:社区养老院日常环境音上传】

许文澜的心跳漏了一拍,她立刻点开条目详情。

来源录音中,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正在无意识地反复呢喃着一句梦话。

“……纽扣掉了……那件新衣裳的纽扣掉了……千万别让她知道,她会哭的……”

林晚几乎是同时在自己的终端上收到了这条高亮提醒。

她迅速查阅了这位老人的背景资料,瞳孔猛地一缩——说话者,正是当年苏霓就读的师范附小老门卫,周伯的亲妹妹!

而“纽扣事件”,是苏霓在自己从未公开过的私人笔记里,唯一有模糊印象的童年细节。

这个秘密,本该只存在于苏霓一个人的脑海里。

镜头缓缓拉近许文澜面前的屏幕,在E001号档案的状态栏上,那代表着“归档完成”的绿色标识悄然改变。

几个新的字符,如同活物般,在屏幕上缓缓浮现、成型。

状态:正在编织……

这冰冷的两个字背后,仿佛有一台无形而巨大的织机已经启动。

一个由无数声音与记忆交织而成的巨大网络,正准备向世界展露它的第一个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