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静水底下流

林晚的心猛地一揪。

她没有追问梦的细节,没有探究他母亲的故事,只是伸出手,轻轻按下了录制键。

那个小小的绿色光点亮起,像一个温柔的允诺。

她用行动回应:“我在听,你说吧。”

就在那个男孩断断续续的讲述声被收录的同一时刻,远在数据中心的许文澜,惊奇地发现系统后台地图上,这个偏远的西北县城坐标点,爆发出了一片密集的、微弱却频率完全同步的光晕。

系统自动分析后给出了结论:该区域首次录得全域同步心跳微震。

仿佛那些沉默已久的心,在听到另一个灵魂的独白后,终于找到了共鸣的节拍。

而那颗最初的心跳源头,苏霓,此刻正摩挲着一封来自闽江旧址旁村庄的信。

信纸是学生作业本撕下的,粗糙泛黄,上面的字迹颤抖得厉害,仿佛每一个笔画都用尽了老人的全部力气。

“苏小姐,你寄来的零件真好用,俺们村那台老电话机修好了。现在,全村人都排着队来录话,想给城里的娃、外地的亲戚留个信儿。俺……俺也想录一段,是给我那过世的老婆子的。她生前最爱听俺念叨,可俺总嫌她烦。现在俺想跟她说说话,就……就放在每年清明那天放给她听,行不行?”

苏霓的眼眶瞬间湿润。

她仿佛能看到那位独居老人,在昏暗的灯下,一笔一画写下这份卑微而深沉的请求。

她没有片刻迟疑,连夜将信纸上的每一个字工工整整地誊抄下来,用加密邮件发给了许文澜。

邮件末尾,她附上了一句话:“建一个‘定时释放’功能吧。它不应该被叫做AI或者什么冰冷的技术名词,就叫‘守约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天后,全国三百余个“回响”终端服务点,一个名为“守约者”的新功能悄然上线。

用户无需任何复杂操作,只需对着录音设备说出指定的时间和对象,系统便会像一位最忠诚的信使,守护着这份声音的约定,直到约定之日,将它送达。

声音的力量,不仅在于抚慰,更在于守护。

这一点,陆承安比任何人都清楚。

在司法部《弱势群体表达权保障指南》的起草会议上,气氛一度十分热烈。

多位法学专家和技术代表主张,应进一步强化“发声激励机制”,鼓励那些沉默的受害者勇敢地站出来,用录音作为武器。

轮到陆承安发言时,他却平静地站起身,提出一个截然相反的建议。

“在讨论如何鼓励发声之前,我们或许应该先解决一个更根本的问题——‘被听见的恐惧’。”

他话音一落,会议室顿时安静下来。

他随即在屏幕上投射出一组冰冷的数据:“这是过去五年,全国范围内因录音证据的出现,而直接导致家庭暴力行为升级的案件统计,增长率是百分之四十二。当一截录音无法成为一击制胜的铁证时,它就变成了悬在受害者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环视全场,一字一句,掷地有声:“真正的安全感,不是逼着每个人都成为战士,拿起武器去战斗。而是要让他们知道,即使选择沉默,那沉默本身也拥有不被侵犯、不被误读的权利。不说,也没关系。”

他的提案最终被高票采纳。

在《指南》的最终版本里,增加了一条全新的指导原则,它的命名,让所有与会者都为之动容——“苏霓原则”:任何形式的沉默,在未经明确授权的情况下,不应被视为默认、软弱或放弃权利的表示。

一场场变革在系统的内外同时发生,而系统本身,也在悄然进化,学会了更敏锐的观察。

许文澜在数据热力图上,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