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乌波卢台风珊瑚破局!南太3国签单

看着屏幕里家人的笑脸,陈凡想起从斐济苏瓦到萨摩亚乌波卢岛,凡星的每一次突破,都在回应“南太平洋岛国台风频发+海洋生态脆弱”的双重难题——这里不仅有台风风暴潮的自然考验,更有“传统生活方式-海洋生物-生态旅游”的三重平衡,设备早已从“技术工具”升级为“海洋生态与文化传承的守护者”。这时,系统提示音在脑海炸响,成为凡星南太征程的里程碑:

【叮!解决乌波卢岛台风珊瑚危机,获南太3国合作!】

【恭喜获得奖励:

1. 技能“全球管理(永恒宇宙鸿蒙创世终极级)”解锁“南太台风区特级权限”——可主导全球台风频发海域环保标准制定,设备纳入《南太平洋珊瑚礁保护物资目录》;

2. 南太3国专项合作资金1100万萨摩亚塔拉(含萨摩亚预付款380万,联合国南太环保专项补贴);

3. 解锁“联合国南太平洋台风区海洋保护计划”联合主导权,将与萨、库、纽三国共同制定《台风区珊瑚礁环保设备技术规范》;

4. 获“南太平洋台风区生态守护企业”称号,汤加努库阿洛法、图瓦卢富纳富提已发来试点邀约!】

“汤加要在努库阿洛法试点!”张远举着手机跑过来,裤脚还沾着珊瑚砂,“他们想让咱们在汤加海沟周边社区试点,解决台风+深海珊瑚保护的需求!”周凯也笑着递过设计稿:“针对深海珊瑚,我们加了‘深海微光监测仪’(可监测200米深海珊瑚生长),还在设备底部装台风预警传感器,提前12小时推送风暴潮信息,下周就能出样品!”

陈凡站在阿皮亚港的沙滩上,看着夕阳洒在平静的海面上,金色的波光映照着凡星设备——绿色外壳(印着“tanoa木碗”图腾)旁,刺尾鱼群正穿梭在珊瑚礁间啃食藻类,莉娜的团队在设备旁调试珊瑚修复仪,孩子们围着设备唱萨摩亚语的环保儿歌,远处的椰子树下,托法加长老正带着族人排练“siva tau”祈福舞,鼓声与海浪声交织成温暖的旋律。他掏出手机,给《南太平洋海洋环境保护公约》秘书处发邮件:“凡星愿以技术为桥,联动南太各国,守护好这片‘蓝色国土’,让萨摩亚的‘fa'a Samoa’传统、珊瑚礁生态与生态旅游共生共荣。”

当天晚上,萨摩亚《萨摩亚观察家报》头版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格外醒目:《凡星破乌波卢台风危机!3国签单护珊瑚》。报道里附了刺尾鱼群在设备旁活动的视频、SAS认证报告,还有萨摩亚族长老、研究员、华裔民宿老板的笑脸,凡星的名字彻底成为南太平洋台风区环保的“中国符号”。

而此刻的萨摩亚海洋绿能总部,玻璃门上早已贴满破产清算公告——塔瓦雷斯不仅抵押了阿皮亚港的办公楼,还面临阿皮亚港生态保护组织的集体诉讼,曾经想借“珊瑚保护”谋利的企业,最终成了南太平洋海洋保护的“反面教材”。

第二天一早,陈凡带着团队前往库克群岛拉罗汤加岛,准备签订南太台风区的第二站合作协议。机窗外,朝阳从南太平洋的海面上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珊瑚礁和沙滩间,像一条通往“台风区海洋生态守护巅峰”的蓝色航道。

从南极冰盖到南太平洋台风区,从刚果盆地到苏门答腊雨林,凡星的征程早已超越“技术输出”的边界——它是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环保领域的全球实践者,是极端环境与海洋生态保护的解决方案提供者,更是不同文明、不同物种与人类活动和谐共生的“桥梁”。而这趟守护地球的旅程,还在继续——下一站,汤加海沟旁的努库阿洛法,那里有另一段“深海珊瑚与台风防护共生”的故事,等着凡星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