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达喀尔沙尘暴红树林破局!西非3国签单

3. 找三方作证:

- 恩迪亚耶长老:换过仪式用的“塞雷”木杖,证明设备图腾“符合恩加内意志”,培育区幼苗已长8cm;

- 阿米娜:换过鹈鹕观测望远镜,展示湿地暂避的鹈鹕群,设备旁已发现15只回游个体的视频;

- 李伟:换过渔获保鲜设备,证明设备帮渔民分类渔垃圾,“有机渔产”出口量提升60%,欧盟订单涨40%。

“周凯,从达喀尔港口调模块,防沙卡车1.5小时到!”陈凡的声音透过防沙扩音器传开,耳旁还能听到红树林枝叶摩擦的沙沙声,“张远,去社区调沙尘暴记录和设备运行日志;刘敏,把绿能罚款单、ASN认证翻译成三种语言,发给村民和科考队,再把证人请过来!”

团队顶着残留沙尘行动,每个人都戴着护目镜,周凯盯着电脑屏幕,指尖沾着沙粒:“模块推送成功!85%设备启动防沙除沙模式,升降台避开沙尘,识别率回升到88%!”张远捧着防水记录册跑回来,裤脚沾着滩涂泥:“大家看!沙尘暴前河水达标,迪乌夫倒机油后才变浑!设备日志显示,防沙涂层没让沙尘进内部,根本没漏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刘敏也扶着恩迪亚耶长老挤进来,首领先走到设备前,指尖拂过“恩加内”图腾,用沃洛夫语沉声说:“凡星懂我们的信仰,这图腾是恩加内的祝福——昨天举行巴塔仪式时,设备安安静静,还帮幼苗长高,是‘河流的恩赐’。”他转头指向支流,“你倒的‘毒液’,罗非鱼都绕着走,不是三角洲该有的东西。”阿米娜举着观测屏,用法语喊:“鹈鹕群明天就回游!迪乌夫的人上周还来观测点,说给我200万非洲法郎让我改记录,我没要!”李伟也晃了晃欧盟订单:“现在我的渔产能直接进法国超市,价格涨了30%!污染是假的,他就是怕凡星抢西非的生意!”

村民们的骚动渐渐平息,几个年轻的沃洛夫族小伙划着独木舟,舀起支流水往迪乌夫面前的桶里倒——只有表面浮着棕黄色机油,底下的水清澈见底,当场捞起一条弹涂鱼:“鱼还活着!你在骗我们!”这时,ASN和《西非红树林公约》秘书处的工程师赶到,他们带着水质检测仪、防沙测试仪和鹈鹕观测仪,现场测试后对着镜头说:“设备防沙防盐性能达标,河水无任何污染,还促进红树林生长!西非绿能的指控全是伪造!”

迪乌夫的脸瞬间涨成深褐色,想抢过检测仪却被公约代表卡马拉拦住。记者们(随西非生态科考队来的记者)蜂拥而上:“请问绿能去年污染萨卢姆河的罚款是不是真的?”“你倒机油挖幼苗,是不是违反《西非红树林公约》?”迪乌夫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最后被塞内加尔环保部工作人员带走——当天下午,ASN就发公告,对他处以250万非洲法郎罚款,吊销企业在西非沿岸的所有经营资质。

此时,设备升级已全部完成。陈凡让李伟把渔产包装垃圾(分类后的塑料网、泡沫箱)投进去,设备投口自动清沙,红树林培育区的幼苗冒出新叶,屏幕切到沃洛夫语界面,识别率飙升到99%!更暖心的是,监测仪显示白鹈鹕群正往三角洲飞来,阿米娜笑着说:“这设备不仅是垃圾分类站,还是鹈鹕和红树林的‘保育院’,比迪乌夫的破设备懂三角洲一万倍!”

达喀尔环保局长握着陈凡的手,激动地说:“西非终于有能扛住沙尘暴和盐蚀,还能护鹈鹕、种红树的设备了!中国技术连我们的‘恩加内’信仰都考虑到了,太了不起!”当天傍晚,塞内加尔环保部、冈比亚环境部、几内亚比绍自然资源部,共同与凡星签订《西非红树林生态保护合作协议》,确定在达喀尔、班珠尔、比绍三地推广设备,年底前覆盖42个沿岸社区,重点保护萨卢姆河三角洲、冈比亚河河口、几内亚比绍红树林保护区的生态。

陈凡刚把合作消息发回国内,母亲的视频电话就弹了进来。屏幕里,妹妹陈欣穿着印着“恩加内”图腾的“凡星环保服”,在若阿勒-法久特社区的生态学校教孩子画“沙尘暴红树林保护垃圾分类船”,手里举着用红树枝和沙粒做的模型:“哥!咱们捐的200套红树林培育基质和鹈鹕观测仪到了,孩子们都知道要帮设备清理沙尘,还会唱沃洛夫语的环保儿歌呢!”父亲也举着捐赠清单笑:“我联系国内的渔产设备厂,捐了5吨渔获保鲜剂和100套防沙工具,下周用货轮送过来,恩迪亚耶长老说要为咱们举行‘巴塔’祈福仪式,感谢凡星守护他们的河流和神灵!”

看着屏幕里家人的笑脸,陈凡想起从加勒比到西非,凡星的每一次突破,都在回应“干旱半干旱地区+海岸生态”的双重难题——这里不仅有沙尘暴和盐蚀的自然考验,更有“部落信仰-红树林-渔民生计”的三重平衡,设备早已从“技术工具”升级为“生态与民生的协调者”。这时,系统提示音在脑海炸响,成为凡星西非征程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