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解决达喀尔沙尘暴红树林危机,获西非3国合作!】
【恭喜获得奖励:
1. 技能“全球管理(永恒宇宙鸿蒙创世终极级)”解锁“西非特级权限”——可主导全球萨赫勒沿岸环保标准制定,设备纳入《西非红树林保护物资目录》;
2. 西非3国专项合作资金1300万非洲法郎(含塞内加尔预付款450万,联合国西非环保专项补贴);
3. 解锁“联合国西非红树林生态保护计划”联合主导权,将与塞、冈、几比三国共同制定《萨赫勒沿岸环保设备技术规范》;
4. 获“西非生态守护企业”称号,马里巴马科、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已发来试点邀约!】
“马里要在巴马科试点!”张远举着手机跑过来,衣领里还掉出细沙,“他们想让咱们在尼日尔河沿岸社区试点,解决干旱沙尘暴+河马栖息地保护的需求!”周凯也笑着递过设计稿:“针对河马,我们加了‘河马活动监测仪’(通过声呐感知河马靠近,自动切换静音),还在设备旁修浅水潭,供河马避暑,下周就能出样品!”
小主,
陈凡站在萨卢姆河三角洲的滩涂上,看着夕阳洒在平静的河面上,金色的波光映照着凡星设备——绿色外壳(印着“恩加内”图腾)旁,红树林幼苗在培育区摇曳,阿米娜的团队在设备旁调试鹈鹕监测仪,孩子们围着设备唱沃洛夫语的环保儿歌,远处的河面上,渔民正划着独木舟撒网,白鹈鹕的剪影正从天边飞来。他掏出手机,给《西非红树林保护公约》秘书处发邮件:“凡星愿以技术为桥,联动西非各国,守护好这片‘萨赫勒的绿腰带’,让沃洛夫族的‘恩加内’信仰、红树林生态与渔民生计共生共荣。”
当天晚上,塞内加尔《太阳报》头版报道了这件事,标题格外醒目:《凡星破达喀尔沙尘危机!3国签单护红树林》。报道里附了白鹈鹕飞向三角洲的视频、ASN认证报告,还有沃洛夫族长老、研究员、华裔渔商的笑脸,凡星的名字彻底成为西非沿岸环保的“中国符号”。
而此刻的西非绿能总部,玻璃门上早已贴满破产清算公告——迪乌夫不仅抵押了达喀尔的办公楼,还面临萨卢姆河渔民的集体诉讼,曾经想借“红树林保护”谋利的企业,最终成了西非生态保护的“反面教材”。
第二天一早,陈凡带着团队前往冈比亚班珠尔,准备签订西非地区的第二站合作协议。机窗外,朝阳从萨卢姆河上升起,金色的光芒洒在红树林和滩涂间,像一条通往“萨赫勒沿岸生态守护巅峰”的绿色航道。
从南极冰盖到西非三角洲,从南太平洋到加勒比海,凡星的征程早已超越“技术输出”的边界——它是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全球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实践者,是极端环境与海岸生态保护的解决方案提供者,更是不同文明、不同物种与人类生计和谐共生的“桥梁”。而这趟守护地球的旅程,还在继续——下一站,马里尼日尔河沿岸,那里有另一段“干旱与河马栖息地共生”的故事,等着凡星去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