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我没有立刻回应,他这才极快地抬了下眼皮,目光扫过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又迅速落回文件上。“怎么?做不到?”
那语气里,没有不耐烦,反而有一丝……极淡的、近乎挑衅的意味?仿佛在说,你不是自诩有能力吗?这点小事难道也应付不来?
这极淡的挑衅,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了我一下,瞬间激起了我心底那点不肯服输的傲气。我迅速压下心头的波澜,垂下眼睫,用尽可能平稳的声音回答:“能做到,先生。请问整理好的文件放在哪里?”
“旁边那个空着的三层文件柜,你自己分类放好。”他淡淡道,不再多言,重新沉浸到他的工作中。
我深吸一口气,走到书桌旁。那摞文件不算太厚,但纸张质地优良,打印清晰,透着一股商业世界的严谨和分量。我小心翼翼地抱起它们,指尖触碰到微凉的纸张表面时,竟有种久违的、带着酸涩的熟悉感。
我抱着文件,走到书房角落那个他指定的空文件柜前。这里光线充足,有一张方便工作的小边几。我将文件轻轻放下,然后去盥洗室仔细洗净了手,擦干,仿佛在进行某种郑重的仪式。
重新回到文件前,我定了定神,翻开了最上面的一份。
果然如他所说,是去年某个海外基建项目的后期评估报告。里面详细记录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最终收益以及经验总结。数据翔实,逻辑清晰,是典型的陆砚深风格——高效、精准、不留情面。
我迅速浏览着内容,大脑开始自动运转起来。按时间排序?按项目类型(基建、并购、研发)?还是按地域划分?很快,一个清晰的分类逻辑在我脑中形成。这对我来说并不难,甚至可以说是驾轻就熟。曾几何时,在父亲的公司里,我也经常协助处理类似的文件归档和分析工作,那是我从小被培养、浸淫在商业环境中形成的本能。
我开始动手。先将所有文件快速浏览一遍,在心中做好大致分类。然后找来空白的标签纸和钢笔,用我最为工整清晰的笔迹,开始标注。我的动作流畅而专注,指尖翻动纸页的速度稳定,神情不自觉地变得严肃而认真。周遭的一切仿佛都淡去了,只剩下眼前这些承载着商业逻辑和决策智慧的白纸黑字。
小主,
我完全沉浸在了这项突如其来的“任务”中。忘记了身份,忘记了处境,忘记了与他之间复杂难言的纠葛。此刻的我,只是一个力求将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的执行者。这种专注于具体事务的状态,让我感到一种久违的、纯粹的充实和平静。
不知不觉,窗外的阳光已经西斜,给书房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我终于将最后一份文件归入相应的文件夹,并在文件夹脊背上贴好了清晰的标签。所有文件被分门别类、整齐有序地安置在了文件柜的相应格层中。我还额外制作了一份简洁的目录索引,放在文件柜最显眼的位置,方便日后查找。
做完这一切,我轻轻舒了口气,直起身,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脖颈。一抬头,却猝不及防地撞上了一道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