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事公办的语气。没有多余的寒暄。
我松了口气,又隐隐有些期待。「好。」我回复。
八点整,我准时敲响了他别墅书房的门。
“进。”他的声音从里面传来,低沉平稳。
我推门进去。他坐在宽大的书桌后,身后是顶天立地的书架。他穿着简单的深色家居服,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减少了几分商场的凌厉,添了些书卷气。桌上摊开着几份文件,旁边立着一块白板,上面已经写了一些关键词和结构草图。
他抬头看我,目光透过镜片落在我脸上,清澈而专注,没有任何多余的温情。“来了?坐。”
他指了指书桌对面的椅子。我走过去坐下,中间隔着宽大的桌面,像一次正式的商务会谈。
“你的信息我看了。”他开门见山,手指点了点桌上我下午粗略整理的一份思路摘要打印稿,“两个方向,各有优劣。我们先说保守方案。”
他语速不快,但逻辑极其清晰。从市场容量、消费者认知基础、投入产出比,到执行难点和潜在风险,一条条剖析开来。没有一句废话,每个判断都有数据或案例支撑。
我凝神听着,偶尔提出疑问。他解答时,会拿起笔,在白板上快速写下关键点,画出简单的逻辑图。
“再说激进方案。”他换了一种颜色的笔,“这个方案的核心风险不在于投入,而在于‘锦斓’现有的组织架构和供应链能力,能否支撑这场变革。如果底层系统不改,上面营销做得再漂亮,也是空中楼阁,甚至会加速崩塌。”
他点出的,正是我最深的隐忧。
“所以,”他转身,目光锐利地看向我,“如果你的提案只停留在品牌层面,是避重就轻。如果你想推动变革,就必须在提案里,对组织调整和供应链优化提出明确的、有步骤的建议,哪怕只是方向性的。否则,这个方案的价值大打折扣。”
我心头一震。这正是我模糊感觉到,却未能清晰提炼出的关键!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我们完全沉浸在这场商业探讨中。他不再仅仅是给出看法,而是用一连串精准的提问,引导我深入思考:
“你认为‘锦斓’最核心的、无法被替代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如果进行数字化改革,你设想中的目标客户画像,和现在相比,会发生多大偏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评估过集团内部,支持改革和反对改革的力量对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