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孔家素来嚣张跋扈,陈墨作为位列三甲的按察使,与孔家人交涉时却屡遭轻视,早已积怨已久。此次清丈田亩,孔家又横加阻挠,陈墨忍无可忍才具本上奏。

听闻这些,何秋不由对陈墨投以同情目光。辖区内有这般不明事理之辈,确实令人头痛。

此外,孔家时时以圣人后裔自居,山东布政司官员无不对其厌烦,这也是陈墨弹劾能顺利上达天听的原因之一。

第236章 触目惊心

何秋好奇问道:“衍圣公府规制如何?”

陈墨嘴角泛着讥诮:“气势恢宏,不逊于北平燕王府。”

燕王府乃前元太子府邸,由此可知孔家气焰之盛。

何秋语带讥讽道:“山东百姓何其有幸,一省之地竟有孔孟两家圣贤后裔。沐浴教化之下,即便衣不蔽体,想必也不惧严寒了。”

沿途他已得知,除孔家公然抗命外,孟家也在暗中与朝廷抗衡。两家圣贤后裔如此鱼肉乡里,山东百姓着实受苦了。

陈墨没有说话,只是向何秋拱了拱手。

“先前朝中动向不明,实在不好动孔家,如今陛下已有决断,你来处置正是时候。”

何秋点头道:“我会亲自去一趟孔家。”

何秋心想,若不去孔家走一遭,又怎能抓住他们的把柄,将他们彻底扳倒?

朱元璋的态度已十分明确,削去王号远远不够,以他对待官吏的严厉,孔家既犯大错,怎可能再得宽待?

朱元璋之前隐忍不动,并非真对孔子心存敬畏,而是苦于没有一举击垮孔家的把握。如今何秋让他看到了希望,自然全力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曲阜,孔府。

何秋在厅中枯坐许久,仆人几番添茶,却始终不见孔希学或其他主事人露面。

天色渐晚,管事才含笑上前:“何侯爷,实在抱歉,近来家中事务繁多,实在抽不出空招待,您要不……过几个月再来?”

“好,那我等几个月便是,不敢劳动衍圣公大驾。”

何秋被晾了一下午,神色依旧平和,含笑告辞。

走出孔府,陈四维急忙迎上:“师傅,如何?”

何秋望望巍峨的孔府,又看看路边倒毙的饥民,冷笑一声:“自作孽,不可活!”

陈四维顿时会意,跃跃欲试:“师傅,何时动手?”

他随何秋学习,儒学未深,实学为主,敬孔子而不敬孔家。

“自然是越快越好,难道真等他们抹平账目?届时还查什么?”

陈四维不再多问,他知道何秋已有了打算,孔家此番难逃一劫。

何秋带人直入山东锦衣卫驻地,此处也人心惶惶,各地锦衣卫正遭朱元璋清理,山东亦不例外。